解釋知難而退
◎ 知難而退 zhīnán értuì
[withdraw after learning of the difficulties] 原指作戰時要見機而動,不硬做做不到的事情。後指遇到困難就退縮,不去克服
-----------------
國語辭典本指作戰時隨機應變,遇形勢不利則退卻。《左傳.宣公十二年》:「見可而進,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後泛指行事遇到困難退縮不前或應伺機退卻。唐.皇甫湜〈答李生第二書〉:「夫無難而退,謙也;知難而退,宜也,非謙也。」宋.楊萬里〈答本路安撫張尚書〉:「某不才多病之身,一生寡偶,幾覆車於太行,沉舟於呂梁,知難而退,棄官九載。」
© 漢典
知难而退 成語解釋
知難而退
【解釋】原指作戰要見機而行,不要做實際上無法辦到的事。後泛指知道事情困難就後退。
【出處】《左傳·宣公十二年》:“見可而行,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
【示例】尤其是因爲在那一級裏有三、四個“吵客”,弄得那位英文教員不得不~。 ◎鄒韜奮《經歷·新飯碗問題》
【近義詞】聽天由命、畏葸不前、望而卻步
【反義詞】知難而進、力爭上游、再接再厲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 漢典
知难而退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知難而退 (漢語成語)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