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bì

ㄅㄧˋ

部首 目

部外 8

總筆畫 13

睥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7764

左右结构

251112512113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hlgj

buwml

lkan

66021

拼音 bì

注音 ㄅㄧˋ

部首 目 部外 8總筆劃 13

統一碼 7764筆順 2511125121132

睤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睤

bì ㄅㄧˋ 又 pì ㄆㄧˋ

     ◎ 古同“睥”。

英語 to look around, look askance

© 漢典
【午集中】【目】 睤·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8

睤 《康熙字典》

【午集中】【目】 睤·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8

【廣韻】匹詣切【集韻】【韻會】匹計切,𠀤音媲。【玉篇】左睤右睨。【集韻】睤睨,邪視也。

又通作㑭。【史記·信陵君傳】㑭睨,故久立。

又通作辟。【前漢·息夫躬傳】辟倪兩宮閒。

又通作䁹。【晉書·列傳】䁹睨漢廷。

又【宋史·儀衞志】睤睨,如華蓋而小。【唐書·儀衞志】作俾倪。

又【釋名】城上垣曰睤睨。言於其孔中睤睨非常也。一作𡌨堄。與陴,壀𠀤通。

又【集韻】普米切,媲上聲。義同。 下从丌。俗作睤,非。

© 漢典

睤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pi˥˧ 日语读音 MIRU

客家话 [梅县腔] pi5粤语 pai5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睤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睥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䬛(bi4)
    2. 畀(bi4)
    3. 怭(bi4)
    4. 畐(bi4)
    5. 䦘(bi4)
    6. 䧗(bi4)
    7. 㵨(bi4)
    8. 荜(bi4)
    9. 篦(bi4)
    10. 㓖(bi4)
    11. 綼(bi4)
    12. 䯗(bi4)
同部首
    1. 䁄
    2. 䁂
    3. 䀳
    4. 睼
    5. 䁆
    6. 䀒
    7. 䁝
    8. 眵
    9. 眝
    10. 眫
    11. 䁢
    12. 睮
同筆畫
    1. 䅚
    2. 溜
    3. 㴮
    4. 溼
    5. 𠖚
    6. 雾
    7. 䙀
    8. 搈
    9. 楊
    10. 裧
    11. 睕
    12. 瑙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