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shì

ㄕˋ

部首 目

部外 4

總筆畫 9

𥄆 𥄇 視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7702

左右结构

251113515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hqan

buhvp

lrh

62040

拼音 shì

注音 ㄕˋ

部首 目 部外 4總筆劃 9

統一碼 7702筆順 251113515

眂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眂

shì ㄕˋ

     ◎ 古同“視”。

© 漢典
【午集中】【目】 眂·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4

眂 《康熙字典》

【午集中】【目】 眂·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4

【唐韻】常利切【集韻】時利切,𠀤音嗜。【說文】眂貌。

又與視通。【周禮·天官·大宰】王眂治朝,則贊聽治。

又【食醫】凡食齊眂春時。【疏】眂,猶比也。【師曠·禽經】白鷁相眂而孕。【註】雄雌相視而孕也。

又【博雅】語也。【正韻】與眎通。互詳眎字註。

又【廣韻】承旨切【正韻】善指切,𠀤嗜上聲。亦與視同。

又【唐韻】是支切【集韻】常支切,𠀤嗜平聲。【玉篇】視也。【廣韻】眂眂役目。

又【集韻】章移切,音支。義同。 【說文】見部,古視字从氐。【舉要】亦作眡。○按从氐非,視音諧聲,當以从氏爲正。

© 漢典
【卷四】【目】

眂 《说文解字》

【卷四】【目】
『說文解字』

眂皃。从目氏聲。承旨切

『說文解字注』

(眂)視皃也。馬融長笛賦。特??髟。李曰。?、視也。髟、振髦也。按?眡一字也。與眡別。眡、古文視。氐聲。在十五部。眡、氏聲。在十六部。宋元以來尟有知氏氐之不可通用者。从目。氏聲。承旨切。李善昌夷切。廣韵。眂眂、役目也。是支切。按古音在支紙韵。

© 漢典

眂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ʂʅ˥˧

客家话 [海陆腔] shi6 [客英字典] shi5 [台湾四县腔] sii5 [梅县腔] she5 shi3

近代音 中古音 禪母 支韻 平聲 提小韻 是支切 三等 開口;禪母 至韻 去聲 嗜小韻 常利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灰部 ;王力系统:禪母 脂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眂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眂」 員方鼎西周早期或中期集成2695「眂」 說文‧目部「眂」
「眂」 兆域圖銅版戰國晚期集成10478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異體字
𥄆
𥄇
視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㹝(shi4)
    2. 鈰(shi4)
    3. 逝(shi4)
    4. 釋(shi4)
    5. 市(shi4)
    6. 䰄(shi4)
    7. 䜻(shi4)
    8. 释(shi4)
    9. 㒾(shi4)
    10. 泽(shi4)
    11. 峙(shi4)
    12. 澤(shi4)
同部首
    1. 䁄
    2. 睘
    3. 睞
    4. 䁌
    5. 睑
    6. 瞹
    7. 眀
    8. 䁖
    9. 看
    10. 眿
    11. 䀼
    12. 矕
同筆畫
    1. 浃
    2. 钧
    3. 負
    4. 怒
    5. 𠗈
    6. 狲
    7. 䄂
    8. 枼
    9. 荪
    10. 亲
    11. 盶
    12. 疬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