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目連戲

拼音 mù lián xì

注音 ㄇㄨˋ ㄌㄧㄢˊ ㄒㄧˋ

目連戲 詞語解釋

解釋
1.亦稱"目蓮戲"。 2.以目連救母故事爲題材的戲劇。唐代已有《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以後各種戲曲中多有目連戲。清張岱《陶庵夢憶》有《目蓮戲》一篇。
© 漢典

目連戲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目連戲

  • 目連戲是以宗教故事“目蓮救母”爲題材,保存於民俗活動中的古老劇種,是目前有據可考的第一個劇目,被譽爲中國戲曲的“戲祖”。
  • 目連戲將佛教與儒家所主張的孝道結合起來,成爲中國古代戲曲中以佛經故的理論事爲題材、影響廣泛的一齣戲,也是佛教與中國戲曲結合的代表作之一。其最早文字記錄見諸於南宋盂元老撰《東京夢華錄》,明萬曆年間,安徽祁門清溪人鄭之珍在過往雜劇、變文及傳說等的基礎上撰寫出《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大爲流行,不僅原有目連戲的聲腔劇種多以之爲演出藍本,且在北方流傳開來。清代,目連戲的演出遍及全國,並進入宮廷。目連戲一度廣泛流傳分佈於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山西、福建、河南等地,隨着佛教的傳播,目連戲甚至遠傳到東南沿海及川滇等地。其中以安徽省徽州目連戲、湖南省辰河目連戲和河南省南樂目連戲爲代表。
  • 目連戲是個複雜的文藝現象,是各種思想歷史積澱,它涵蓋多元思想,包容多種藝術。在思想內容方面溶合儒、釋、道三家思想;在藝術形式上,目連戲演出時,有腳色行當、唱做念打,包容各種雜技、歌舞、百戲,以及大量的民間風俗,並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畫和矛盾衝突的安排,具有結構藝術的整體性,對研究中國戲曲的形成及發展衍變都是一個極好的剖析個例。
  • 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目連戲(徽州目連戲、辰河目連戲、南樂目連戲)被列爲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目蓮戲
      2. 目蓮戲
      3. 沐雨梳風
      4. 幕下
      5. 木偶人
      6. 牧羊臣
      7. 木索
      8. 牧騎
      9. 突隙
      10. 榜系
      11. 縈繫
      12. 徙系
      13. 大陸法系
      14. 脩禊
    相關詞語
      1. 目披手抄
      2. 目駭魂摇
      3. 目眹
      4. 目光如電
      5. 目眦盡裂
      6. 目不忍睹
      7. 游心騁目
      8. 備受矚目
      9. 靑目
      10. 第目
      11. 寫目
      12. 雅目
      13. 戲戟
      14. 戲謔
      15. 戲臣
      16. 戲言
      17. 戲鐵石
      18. 戲詞
      19. 社戲
      20. 草臺戲
      21. 蹦蹦戲
      22. 嬲戲
      23. 採茶戲
      24. 布袋戲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