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盟旗制度

拼音 méng qí zhì dù

注音 ㄇㄥˊ ㄑㄧˊ ㄓˋ ㄉㄨˋ

盟旗制度 詞語解釋

國語辭典
盟旗制度méng qí zhì dùㄇㄥˊ ㄑㄧˊ ㄓˋ ㄉㄨˋ
  1. 我國邊疆特殊的政治制度。仿照滿洲八旗制度,在蒙古人的居地,以旗不同顏色(黃、白、紅、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作為部勒部眾的兵制,逐漸成為寓戶籍於軍籍的政制。

© 漢典

盟旗制度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盟旗制度

  • 盟旗制度是清朝爲分化蒙古族,控制其上層貴族而實行的政治制度。天命九年(1624)後金統治者對歸附的蒙古部衆,按八旗組織原則在其原有社會制度基礎上編制旗分,後復以此辦法陸續安置歸附的蒙古諸部。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爾扈特部蒙古返歸中國後,全蒙古部衆悉數被納入盟旗體制。此制自初置至完備,歷時一百四十多年。
  • 盟(蒙語:аймаг)爲旗的會盟組織,合數旗而成。每盟設盟長一人、副盟長一人,原由盟內各旗札薩克在會盟時推舉,後改由理藩院就盟內各旗札薩克中籤請皇帝派人兼攝。喀爾喀蒙古各盟是在部的基礎上建立的,所以部長又是盟長。
  • 盟並非一級行政機構,盟長的主要任務是充當三年一次的會盟召集人,履行比丁、練兵、清查錢穀、審理重大刑名案件等職責,但無發兵權,不能直接干涉各旗內部事務,也無權向各旗發佈命令,只是對盟內各旗札薩克實行監督,有責任隨時告發札薩克的不法或叛逆行爲。厄魯特蒙古各盟則不設盟長,其盟務由該管地區將軍或辦事大臣直接掌管。
  • 旗(蒙語:хошуу)是清廷設在蒙古地區的行政、軍事單位,也是清朝皇帝賜給旗內各級封建主的世襲領地。旗是經過編織佐領,安置屬民,分給牧地,劃定旗界,任命札薩克形成的。任命札薩克時,不但要考慮在部內的影響及地位,而且還要考慮對清廷是否忠順有功。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蒙恬
      2. 萌櫱
      3. 氓獠
      4. 蒙古語
      5. 氓廛
      6. 蒙密
      7. 魁蠹
      8. 菜肚
      9. 強渡
      10. 搶渡
      11. 謾妒
      12. 杨子渡
    相關詞語
      1. 盟軍
      2. 盟鷗
      3. 盟友
      4. 盟姊
      5. 盟誓
      6. 盟主
      7. 締盟
      8. 守盟
      9. 釵盒盟
      10. 监盟
      11. 车笠盟
      12. 溃盟
      13. 度越
      14. 度關山
      15. 度脱
      16. 度涉
      17. 度身
      18. 度关山
      19. 达度
      20. 窥度
      21. 穠纖合度
      22. 約度
      23. 診度
      24. 细度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