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pào

ㄆㄠˋ

部首 皮

部外 5

總筆畫 10

簡體 疱

䶌 靤 𤿔 𦝐 𦫗 𦫱 𦡕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76B0

左右結構

5325435515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hcqn|bqnn

depru

xiry

47212

拼音 pào

注音 ㄆㄠˋ

部首 皮 部外 5總筆劃 10

基本區 76B0筆順 5325435515

通

皰 基本解釋

● 皰

pào ㄆㄠˋ


  1. 同「皰」。

英語 pimples

德語 Pickel, Finne (Pustel)​ (S, Med)

法語 pustule,ampoule

【漢典】

皰 國語辭典

皰ㄆㄠˋpào
名
  1. 面部所生的小顆粒,因皮脂腺分泌旺盛,阻塞毛細孔而產生,俗稱為「粉刺」。如: 「面皰」。

【漢典】
【午集中】【皮】 皰·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5

皰 《康熙字典》

【午集中】【皮】 皰·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5

【唐韻】旁敎切【集韻】【韻會】皮敎切,𠀤庖去聲。【說文】面生氣也。【徐曰】面瘡也。【博雅】病也。【正字通】凡手足臂肘暴起如水泡者謂之皰。【淮南子·說林訓】潰小皰而發痤疽。【韓愈·食蝦蟇詩】雖然兩股長,其奈脊皴皰。

又【廣韻】匹貌切【集韻】披敎切,𠀤音砲。義同。 【集韻】亦作䩅䶌疱。或作胞𦝐。

【漢典】
【卷三】【皮】

皰 《說文解字》

【卷三】【皮】
《說文解字》

面生气也。从皮包聲。旁教切

《說文解字注》

(皰)面生气也。玉篇作面皮生氣也。玄應書一作面生熱氣也。淮南。潰小皰而發痤疽。高曰。皰、面氣也。玄應引作靤。从皮。包聲。旁敎切。古音在三部。

【漢典】

皰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pʰɑu˥˧ 日语读音 NIKIBI MOGASA

客家话 [海陆腔] pau5 [客英字典] pau5 piau5 [台湾四县腔] pau5 [宝安腔] piau5 [梅县腔] piau5粤语 paau3潮州话 pa6

近代音 中古音 滂母 效韻 去聲 奅小韻 匹皃切 二等 開口;並母 效韻 去聲 靤小韻 防敎切 二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滂母 蕭部 ;王力系统:滂母 幽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皰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皰」 說文‧皮部「皰」「疱」 「皰」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䶌
靤
𤿔
𦝐
𦫗
𦫱
𦡕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袌(pao4)
    2. 炮(pao4)
    3. 靤(pao4)
    4. 礮(pao4)
    5. 㯡(pao4)
    6. 疱(pao4)
    7. 奅(pao4)
    8. 䶌(pao4)
    9. 砲(pao4)
    10. 泡(pao4)
    11. 㘐(pao4)
    12. 礟(pao4)
同部首
    1. 皲
    2. 㿸
    3. 皯
    4. 㿬
    5. 皾
    6. 㿴
    7. 㿲
    8. 㿮
    9. 㿯
    10. 皮
    11. 皽
    12. 㿺
同筆畫
    1. 捃
    2. 㫭
    3. 𠗜
    4. 唘
    5. 悄
    6. 㔝
    7. 烟
    8. 笕
    9. 唎
    10. 㑬
    11. 㭜
    12. 哭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