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luǒ

ㄌㄨㄛˇ

部首 疒

部外 11

總筆畫 16

癳 𤻳 𤼠 疬 𤻗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7630

左上包围结构

41341251215542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ulxi

kwvf

tkz

00193

拼音 luǒ

注音 ㄌㄨㄛˇ

部首 疒 部外 11總筆劃 16

統一碼 7630筆順 4134125121554234

標

瘰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瘰

luǒ ㄌㄨㄛˇ

     ◎ 〔~癧〕中醫指結核菌侵入淋巴結,發生核塊的病,多在頸部。俗稱“癧子頸”,有些地區稱“老鼠瘡”。

英語 scrofula, swellings

德語 Skrofulose, Skrofeln (Halsdrüsengeschwulst)​ (S, Med)

法語 scrofule

© 漢典

瘰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瘰 luǒ

常用詞組


瘰癧
© 漢典

瘰 國語辭典

瘰ㄌㄨㄛˇluǒ
名
  1. 瘰癧:病名。古代稱頸項間的淋巴結核症為「瘰癧」。患部會出現緩慢的化膿性膿疱與瘻管。《廣韻·上聲·果韻》:「瘰,瘰癧,病筋結也。」

© 漢典
【午集中】【疒】 瘰·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1

瘰 《康熙字典》

【午集中】【疒】 瘰·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1

【廣韻】郎果切【集韻】魯果切,𠀤音裸。瘰𤻤,筋結病也。【正字通】瘍繞頸項絫絫也。【方書】瘰癧,或在耳後,頤項缺盆,手少陽三焦經主之。或在胷及胷之側,皆爲馬刀瘡,足少陽膽經主之。

又【集韻】與蠡同。瘯蠡,皮肥也。一曰疥病。【左傳·桓六年】謂其不疾瘯蠡也。【釋文】蠡,說文作瘰。瘯瘰,皮肥也。

又【集韻】盧戈切,音羸。義同。

又魯猥切,音磊。癧病。

© 漢典

瘰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luo˨˩˦ 韩语罗马 LA现代韩语 라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lui5 lo2 lo3 [客英字典] lui5 lo2 lui1 lo3 [海陆腔] lui6 lo2 lo3 [客语拼音字汇] lo2粤语 lo2潮州话 lo2

近代音 中古音 來母 果韻 上聲 裸小韻 郎果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來母 歌部 ;王力系统:來母 歌部 ;

吴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瘰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癳
𤻳
𤼠
疬
𤻗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䙨(luo3)
    2. 臝(luo3)
    3. 㦬(luo3)
    4. 䲞(luo3)
    5. 㱻(luo3)
    6. 㩡(luo3)
    7. 蠃(luo3)
    8. 剆(luo3)
    9. 攭(luo3)
    10. 癳(luo3)
    11. 躶(luo3)
    12. 㕵(luo3)
同部首
    1. 㾈
    2. 㾳
    3. 疷
    4. 癞
    5. 疟
    6. 㾦
    7. 癏
    8. 痝
    9. 癆
    10. 瘝
    11. 㿆
    12. 痕
同筆畫
    1. 䧫
    2. 濓
    3. 憝
    4. 鮍
    5. 䠓
    6. 嬴
    7. 罻
    8. 暸
    9. 㵤
    10. 龧
    11. 㦙
    12. 樵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