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yáng

ㄧㄤˊ

部首 疒

部外 9

總筆畫 14

簡體 疡

疡 𤻈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760D

左上包围结构

41341251113533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ujgr

kamh

tkro

00127

拼音 yáng

注音 ㄧㄤˊ

部首 疒 部外 9總筆劃 14

統一碼 760D筆順 41341251113533

通

瘍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瘍

yáng ㄧㄤˊ

     ◎ 見“瘍”。

英語 ulcers, sores; infection

德語 Geschwür (S)

法語 ulcère,plaie

© 漢典

瘍 國語辭典

瘍ㄧㄤˊyáng
名
  1. 瘡。如:「腫瘍」。《禮記·曲禮上》:「頭有創則沐,身有瘍則浴。」

  2. 參見「[[潰瘍]]」條。

© 漢典
【午集中】【疒】 瘍·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9

瘍 《康熙字典》

【午集中】【疒】 瘍·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9

【唐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正韻】移章切,𠀤音陽。【說文】頭創也。【廣韻】傷也。【集韻】一曰創癰。【左傳·襄十九年】荀偃癉疽生,瘍於頭。【疏】瘍,頭創也。【禮·曲禮】身有瘍則浴。【周禮·天官·瘍醫註】瘍,創㿈也。

又【醫師】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瘍者造焉。【註】身傷曰瘍。

又【集韻】大浪切,音宕。畜病泄。 【類篇】或作痒。亦作𤺹。

© 漢典
【卷七】【疒】

瘍 《说文解字》

【卷七】【疒】
『說文解字』

頭創也。从疒昜聲。與章切

『說文解字注』

(瘍)頭創也。按頭字葢賸。上文疕下曰頭痬。則見瘍不專在頭矣。鄭注周禮云。身傷曰瘍。以別於頭瘍曰疕。許則曡韵爲訓。疕得𧦝瘍。他瘍不得𧦝疕也。檀弓曰。居喪之禮。身有瘍則浴。从𤕫。昜聲。與章切。十部。魯頌假瘍爲揚。

© 漢典

瘍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jɑŋ˧˥ 日语读音 KASA韩语罗马 YANG现代韩语 양

客家话 [海陆腔] rong2 [客英字典] jong2 [台湾四县腔] jong2 [东莞腔] jong2 [宝安腔] jong2 [客语拼音字汇] yong2粤语 joeng4

近代音 中古音 喻以母 陽韻 平聲 陽小韻 與章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影母 唐部 ;王力系统:餘母 陽部 ;

官话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瘍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瘍」 說文‧疒部「瘍」「疡」 「瘍」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疡
𤻈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钖(yang2)
    2. 㟅(yang2)
    3. 劷(yang2)
    4. 羊(yang2)
    5. 婸(yang2)
    6. 飏(yang2)
    7. 详(yang2)
    8. 阦(yang2)
    9. 佯(yang2)
    10. 扬(yang2)
    11. 煬(yang2)
    12. 楊(yang2)
同部首
    1. 癍
    2. 癕
    3. 痥
    4. 㾹
    5. 瘘
    6. 㾳
    7. 癉
    8. 㿓
    9. 痬
    10. 癄
    11. 㾌
    12. 痗
同筆畫
    1. 㗣
    2. 穁
    3. 㦑
    4. 㔀
    5. 箟
    6. 槙
    7. 䗕
    8. 䁌
    9. 嘕
    10. 榝
    11. 甈
    12. 幑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