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zhì

ㄓˋ

部首 疒

部外 7

總筆畫 12

䏯 志 誌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75E3

半包圍結構

41341121454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ufni

kgp

tbwz

00131

拼音 zhì

注音 ㄓˋ

部首 疒 部外 7總筆劃 12

基本區 75E3筆順 413411214544

通 標

痣 基本解釋

● 痣

zhì ㄓˋ


  1. 人體皮膚所生的有色斑點,沒有痛癢等感覺。

英語 spots, moles; birthmark

德語 Maulwurf (S)​,Muttermal, Geburtsmal (S, Med)

法語 naevus,grain de beauté,tache de naissance

【漢典】

痣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痣 zhì

名

(1) 皮膚上一種先天性的色素沉着區 [mole;nevus;naevus]

痣,黑子。——《廣韻》

初,貴嬪生而有赤痣在左臂,治之不滅。——《梁書·高祖丁貴嬪傳》

又如:痣疣(痣和疣。都是贅生在皮膚上的不痛不癢的小疙瘩。比喻多餘而無用的東西)

【漢典】

痣 國語辭典

痣ㄓˋzhì
名
  1. 皮膚上所生的圓形斑點,可能是色素沉澱或血管性、表皮性的增生。

【漢典】
【午集中】【疒】 痣·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7

痣 《康熙字典》

【午集中】【疒】 痣·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7

【廣韻】【集韻】【韻會】𠀤職吏切,音志。【集韻】黑子也。

又通作誌。【史記·高祖紀】左股七十二黑子。【師古註】今中國通呼黶黑子,吳楚俗謂之誌。

 

【漢典】

痣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ʂʅ˥˧ 日语读音 HOKURO AZA韩语罗马 CI现代韩语 지

客家话 [沙头角腔] zi5 [宝安腔] zi5 [陆丰腔] zhi5 [客英字典] zhi5 [海陆腔] zhi5 [东莞腔] zi5 [台湾四县腔] zih5 [客语拼音字汇] zi4 [梅县腔] tje5粤语 zi3潮州话 gi3

官话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痣 字源字形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䏯
志
誌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挃(zhi4)
    2. 鑕(zhi4)
    3. 陟(zhi4)
    4. 誌(zhi4)
    5. 輊(zhi4)
    6. 峙(zhi4)
    7. 桎(zhi4)
    8. 䪒(zhi4)
    9. 製(zhi4)
    10. 潌(zhi4)
    11. 徏(zhi4)
    12. 稚(zhi4)
同部首
    1. 痔
    2. 痜
    3. 㾩
    4. 㾋
    5. 癐
    6. 痲
    7. 㿊
    8. 疤
    9. 痒
    10. 痎
    11. 瘢
    12. 痧
同筆畫
    1. 喧
    2. 博
    3. 㓹
    4. 賁
    5. 裎
    6. 罤
    7. 温
    8. 腆
    9. 暑
    10. 傤
    11. 㷆
    12. 㴡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