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kē

ㄎㄜ

部首 疒

部外 5

總筆畫 10

繁體 痾

客 痾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75B4

左上包围结构

413411251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uskd

kmnr

taj

00121

拼音 kē

注音 ㄎㄜ

部首 疒 部外 5總筆劃 10

統一碼 75B4筆順 4134112512

標

疴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痾

kē ㄎㄜˉ

     ◎ 病:沉~(重病)。染~。養~。

英語 illness, sickness, disease; pain

德語 Krankheit, Leiden (S)

法語 maladie,maladie

© 漢典

疴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痾 kē

〈名〉

(1) (形聲。從疒( chuáng),表示與疾病有關,可聲。本義:疾病) 同本義 [illness]

痾,病也。——《說文》

時即有口痾。——《洪範·五行傳》

(2) 又如:痾疾(又叫痾恙。疾病);痾癢(疾病痛癢);沉痾(重病)

© 漢典

疴 國語辭典

疴
  1. 「痾 」的異體字。

© 漢典
【午集中】【疒】 疴·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5

疴 《康熙字典》

【午集中】【疒】 疴·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5

【唐韻】烏何切【集韻】【韻會】於何切,𠀤音阿。病也。【前漢·五行志】時卽有口疴。亦作痾。

又【廣韻】枯駕切【集韻】丘駕切,𠀤音髂。小兒驚病。

© 漢典
【卷七】【疒】

疴 《说文解字》

【卷七】【疒】
『說文解字』

病也。从疒可聲。《五行傳》曰:“時卽有口痾。”烏何切

『說文解字注』

(疴)病也。鴻範五行傳鄭注同。从𤕫。可聲。烏何切。十七部。五行傳曰。時卽有口疴。五行傳者、伏生鴻範五行傳也。言之不從。是謂不乂。時則有口舌之疴。

© 漢典

疴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kʰɤ˥ 唐代读音 qɑ日语读音 YAMAI韩语罗马 A现代韩语 아

客家话 [海陆腔] o1 ko1 [客英字典] o1 ko1 [宝安腔] o1 [梅县腔] ko1 [台湾四县腔] o1 ko1粤语 o1潮州话 ko1

近代音 中古音 溪母 禡韻 去聲 髂小韻 枯駕切 二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影母 歌部 ;王力系统:影母 歌部 ;

赣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疴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疴」 京都3099合20966「疴」 說文‧疒部「痾」 「疴」「疴」
甲骨文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客
痾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铪(ke1)
    2. 醘(ke1)
    3. 蝌(ke1)
    4. 鉿(ke1)
    5. 蚵(ke1)
    6. 髁(ke1)
    7. 轲(ke1)
    8. 搕(ke1)
    9. 薖(ke1)
    10. 砢(ke1)
    11. 窼(ke1)
    12. 窠(ke1)
同部首
    1. 癁
    2. 㽼
    3. 疝
    4. 癪
    5. 癨
    6. 痢
    7. 痼
    8. 㾍
    9. 疦
    10. 疾
    11. 痀
    12. 癴
同筆畫
    1. 猂
    2. 烙
    3. 𠙖
    4. 䂧
    5. 䓃
    6. 浯
    7. 衄
    8. 㲳
    9. 莽
    10. 笫
    11. 涝
    12. 涒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