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zhù

ㄓㄨˋ

部首 疒

部外 5

總筆畫 10

注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75B0

半包围结构

413414112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uygd

kyg

tsc

00114

拼音 zhù

注音 ㄓㄨˋ

部首 疒 部外 5總筆劃 10

統一碼 75B0筆順 4134141121

標

疰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疰

zhù ㄓㄨˋ

     ◎ 〔~夏〕a.中醫指發於夏令的季節性疾病,症狀是微熱食少,身倦肢軟,漸見消瘦;b.方言,苦夏。

© 漢典

疰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疰 zhù

〈名〉

有灌注和久住之意,多指具有傳染性和病程長的慢性病,主要指勞瘵 [chronic infectious disease]。如:疰忤(中醫病名。猶中惡);疰夏(中醫學名詞。通常指夏季身倦、體熱、食少等症狀)

© 漢典

疰 國語辭典

疰ㄓㄨˋzhù
名
  1. 具傳染性的慢性疾病。《南史·卷七四·孝義傳·韓懷明傳》:「母患尸疰,每發輒危殆。」

© 漢典
【午集中】【疒】 疰·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5

疰 《康熙字典》

【午集中】【疒】 疰·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5

【唐韻】之戍切【集韻】朱戍切,𠀤音註。【博雅】疰,病也。

© 漢典
【卷十一】【水】

注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疰”字頭,請參考“注”字:)
【卷十一】【水】
『說文解字』

灌也。从水主聲。之戍切

『說文解字注』

(注)灌也。大雅曰。挹彼注茲。引伸爲傳注、爲六書轉注。注之云者、引之有所適也。故釋經以明其義曰注。交互之而其義相輸曰轉注。釋故、釋言、釋訓皆轉注也。有假注爲咮者。如注星卽咮星是也。从水。主聲。之戍切。古音如晝。在四部。○按漢、唐、宋人經注之字無有作註者。明人始改注爲註。大非古義也。古惟註記字从言。如左傳敘諸所記註、韓愈文巿井貨錢註記之類。通俗文云。記物曰註。廣雅。註、識也。古起居註用此字。與注釋字別。

© 漢典

疰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ʂu˥˧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zu5 [海陆腔] zhu5粤语 zyu3

近代音 中古音 照章母 遇韻 去聲 注小韻 之戍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端母 侯部 ;王力系统:章母 侯部 ;

吴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疰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注」。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注」 河768合18544「注」 說文‧水部「注」 睡.日甲31背「疰」
「注」 甲3337合5458
「注」 前6.43.1合8253
甲骨文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注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䐢(zhu4)
    2. 㾻(zhu4)
    3. 㝉(zhu4)
    4. 㫂(zhu4)
    5. 佇(zhu4)
    6. 䎷(zhu4)
    7. 䎝(zhu4)
    8. 杼(zhu4)
    9. 樦(zhu4)
    10. 鋳(zhu4)
    11. 纻(zhu4)
    12. 紵(zhu4)
同部首
    1. 㾏
    2. 㾽
    3. 癱
    4. 癤
    5. 痊
    6. 痞
    7. 癡
    8. 痱
    9. 㾰
    10. 㾃
    11. 疤
    12. 疚
同筆畫
    1. 倪
    2. 㟔
    3. 挾
    4. 𠊎
    5. 㝙
    6. 砡
    7. 浝
    8. 轼
    9. 宱
    10. 㓒
    11. 梛
    12. 㳦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