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生地

拼音 shēng dì

注音 ㄕㄥ ㄉㄧˋ

生地 詞語解釋

解釋

◎ 生地 shēngdì

(1) [dried rehmannia root]∶中藥名,是地黃的根,鮮的淡黃色,乾的灰褐色,有退熱、止血等作用;也叫“生地黃”

(2) [virgin soil]∶生荒

(3) [safe place]∶安全之地

忠臣從此無生地

-----------------
國語辭典
生地shēng dìㄕㄥ ㄉㄧˋ
  1. 生命得以保全之地,相對於死地而言。《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謂『驅市人而戰之』,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今予之生地,皆走,寧尚可得而用之乎!」《抱朴子.內篇.微旨》:「有急則入生地而止,無患也。」

  2. 未開墾的土地。反熟地

  3. 未經蒸熟的地黃,稱為「生地」。可供藥用,有退熱、止血的功效。

德語 Neuland (S)​

法語 racine de Rehmannia

© 漢典

生地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生地

  • 生地(拉丁學名: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別名生地黃,野地黃、山煙根等,爲玄蔘科植物地黃的塊根。多年生草本植物,體高10-30釐米,密被灰白色多細胞長柔毛和腺毛。根莖肉質,鮮時黃色,在栽培條件下,直徑可達5.5釐米,莖紫紅色。葉通常在莖基部集成蓮座狀,向上則強烈縮小成苞片,或逐漸縮小而在莖上互生;性喜溫和,陽光充足的環境;主產於中國河南、河北、內蒙古及東北等地,用藥部位爲玄蔘科植物地黃的新鮮或乾燥塊根,具有清熱涼血、益陰生津之功效。用於溫熱病熱入營血,壯熱神昏,口乾舌絳,如清營湯。李時珍對生地黃的評價是:服之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輕身不老。爲玄蔘科植物,其根部爲傳統中藥之一,最早出典於《神農本草經》。依照炮製方法在藥材上分爲:鮮地黃(生地黃、鮮生地)、乾地黃(生地黃、幹生地)與熟地黃(熟地)。生地黃、乾地黃在不同典籍意涵不同,易生混淆。株高15-30釐米,初夏開花,花大數朵,淡紅紫色。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升第
      2. 勝地
      3. 省敵
      4. 圣谛
      5. 聖諦
      6. 繩地
      7. 聖帝
      8. 陞補
      9. 声子
      10. 声伎儿
      11. 声名狼籍
      12. 声律
      13. 声绩
      14. 皇帝
      15. 玉天大帝
      16. 侍弟
      17. 詮諦
      18. 妙谛
      19. 姻弟
    相關詞語
      1. 生熱
      2. 生往
      3. 生烟
      4. 生花筆
      5. 生妖作怪
      6. 生母魚
      7. 恶生
      8. 产生
      9. 硕生
      10. 道生
      11. 靖节先生
      12. 游生
      13. 地聲
      14. 地震学
      15. 地沟
      16. 地中海型貧血
      17. 地震學
      18. 地埶
      19. 復興基地
      20. 将天就地
      21. 措顏無地
      22. 就地
      23. 呼天叫地
      24. 置足之地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