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diāo

ㄉㄧㄠ

部首 玉

部外 8

總筆畫 12

雕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7431

左右结构

11213512125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gmfk

mgbgr

clbj

17120

拼音 diāo

注音 ㄉㄧㄠ

部首 玉 部外 8總筆劃 12

統一碼 7431筆順 112135121251

琱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琱

diāo ㄉㄧㄠˉ

  1. 治玉;雕刻。後作“雕”。《説文•玉部》:“琱,治玉也。”桂馥義證:“《初學記》:‘琱,治璞也。’或借‘雕’字。《釋器》:‘玉謂之雕。’”《廣韻•蕭韻》:“琱,琱琢。”《文選•張衡〈思玄賦〉》:“轙琱輿而樹葩兮,擾應龍以服路。”李善注:“琱輿,琱玉之輿。”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二:“鐫犀為軸,琱玉為龍。”
  2. 似玉的石。《説文•玉部》:“琱,石似玉。”
  3. 琢磨;推敲。宋楊萬里《寒食雨作》:“老來不辦琱新句,報答風光且一篇。”
  4. “彫”。雕畫紋飾。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孚部》:“琱,叚借為彫。”《漢書•貢禹傳》:“牆塗而不琱,木摩而不刻。”顔師古注:“琱字與彫同。彫,畫也。”又《王莽傳下》:“為銅薄櫨,飾以金銀琱文,窮極百工之巧。”顔師古注:“琱字與彫同。”又有雕画纹饰的。《漢書•郊祀志下》:“賜爾旂鸞黼黻琱戈。”顔師古注:“琱戈,刻鏤之戈也。”五代馮延巳《鵲踏枝》之十二:“玉勒琱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鏡花緣》第十回:“身穿白布箭衣,頭上束著白布漁婆巾,臂上跨著一張琱弓。”

英語 engrave, inlay, carve; exhaust

法語 graver des pierres précieuses

© 漢典

琱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琱 diāo

〈動〉

(1) (雕的異體字)

(2) 治玉,引申爲雕刻,刻鏤 [carve jade;carve]。如:琱輿(玉飾之車);琱戈(刻鏤過的戈)

(3) 通“彫”。用彩畫裝飾 [decorate]

古者工不造琱琢,商不通侈靡。——《漢書·王吉傳》

琢琱狎獵,金銀琳琅。——《文選·張衡·南都賦》

素又發泄東宮服玩似加琱飾者,悉陳於庭,以示文帝。——《北史·隋宗室諸王傳》

(4) 又如:琱文(刻畫的花紋);琱履(繡花鞋);琱麗(裝飾華麗)

(5) 琢磨,推敲文字 [ponder;weigh]

光來不辦琱新句,報答風光且一篇。——宋· 楊萬里《寒食雨作》

© 漢典

琱 國語辭典

琱ㄉㄧㄠdiāo
動
  1. 磨製玉器。《集韻·平聲·蕭韻》:「琱,說文:『治玉也。』」

  2. 刻鏤。《漢書·卷九○·酷吏傳·序》:「漢興,破觚而為圜,斲琱而為樸,號為罔漏吞舟之魚。」通「雕」、「彫」。

  3. 雕畫彩飾。《漢書·卷七二·貢禹傳》:「牆塗而不琱,木摩而不刻。」

形
  1. 經雕飾的。《鏡花緣·第一○回》:「身穿白布箭衣,頭上束著白布漁婆巾,臂上跨著一張琱弓。」

© 漢典
【午集上】【玉】 琱·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8

琱 《康熙字典》

【午集上】【玉】 琱·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8

【唐韻】都寮切【集韻】【韻會】【正韻】丁聊切,𠀤音貂。【說文】治玉也。一曰石似玉。【廣韻】琱琢。【前漢·郊祀志】𤰐黻琱戈。【師古註】琱戈,刻鏤之戈也。【張衡·南都賦】圓方琢琱。【抱朴子名實卷】駑蹇矯首於琱輦,駥驥委牧乎林坰。

又畫也。【前漢·貢禹傳】牆塗而不琱。【師古註】琱與彫同。畫也。

又通作雕。【爾雅·釋器】玉謂之雕,雕謂之琢。【禮·王制】雕題交趾。

又通作彫。【孟子】使玉人彫琢之。【後漢·杜林傳】斲彫爲樸。

又通作錭。【荀子·富國篇】錭刻黼黻文章,以塞其目。

又或作敦。【詩·周頌】敦琢其旅。【註】敦,與琱同。

又【集韻】或作㓮,詳㓮字註。

 

© 漢典
【卷一】【玉】

琱 《说文解字》

【卷一】【玉】
『說文解字』

治玉也。一曰石似玉。从玉周聲。都寮切

『說文解字注』

(琱)治玉也。釋器。玉謂之雕。按琱琢同部雙聲、相轉注、詩周禮之追、大雅之敦弓皆與琱雙聲也。一曰石似玉。此字義之別說。从王。周聲。都僚切。古音在三部。經傳以雕彫爲琱。

© 漢典

琱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iɑu˥ 韩语罗马 CO现代韩语 조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diau1 [客英字典] diau1 [海陆腔] diau1 [梅县腔] diau1粤语 diu1

近代音 端母 蕭豪韻 平聲陰 刁小空;中古音 端母 蕭韻 平聲 貂小韻 都聊切 四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端母 蕭部 ;王力系统:端母 幽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琱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周」 縣妀簋西周中期集成4269「琱」 說文‧玉部「琱」
「琱」 㝨盤西周晚期集成10172
「琱」 師𠭰簋西周晚期集成4324
金文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雕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錭(diao1)
    2. 雕(diao1)
    3. 鮉(diao1)
    4. 虭(diao1)
    5. 刁(diao1)
    6. 汈(diao1)
    7. 椆(diao1)
    8. 彫(diao1)
    9. 瞗(diao1)
    10. 鳭(diao1)
    11. 弴(diao1)
    12. 凋(diao1)
同部首
    1. 璖
    2. 璃
    3. 瓍
    4. 璲
    5. 环
    6. 璉
    7. 瑺
    8. 瑖
    9. 㻕
    10. 瑌
    11. 瑱
    12. 㻓
同筆畫
    1. 煮
    2. 㽟
    3. 溉
    4. 跇
    5. 䤝
    6. 朜
    7. 䧛
    8. 殛
    9. 𠒠
    10. 腉
    11. 䤟
    12. 臰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