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tóng

dòng

ㄊㄨㄥˊ

ㄉㄨㄥˋ

部首 犬

部外 6

總筆畫 9

侗 𧱁 𧳆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72EA

左右结构

35325125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qtmk

khbmr

qmld

47220

拼音 tóng dòng

注音 ㄊㄨㄥˊ ㄉㄨㄥˋ

部首 犬 部外 6總筆劃 9

統一碼 72EA筆順 353251251

狪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狪

tóng ㄊㄨㄥˊ

     ◎ 〔~~〕古書上說的一種野獸:“(泰山)有獸焉,其狀如豚而有珠,名曰~~,其鳴自叫。”

其它字義


● 狪

dòng ㄉㄨㄥˋ

     ◎ 中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之一,今作“侗”。

© 漢典
【巳集下】【犬】 狪·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6

狪 《康熙字典》

【巳集下】【犬】 狪·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6

【集韻】他東切,音通。【山海經】泰山有獸,其狀如豚而有珠,名曰狪狪。其鳴自訆。【註】郭璞曰:音如吟恫之恫。騈雅曰:狪狪,珠豚也。亶爰子曰:召慵狪,使先驅。【郭璞·狪狪圖贊】蚌則含珠,獸何不可。狪狪如豚,被褐懷禍。患難無由,招之自我。

又【集韻】徒東切,音同。本作𧱁。野彘。或作𧳆。慵字原从巾从庸,疑慵。

© 漢典
【卷八】【人】

侗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狪”字頭,請參考“侗”字:)
【卷八】【人】
『說文解字』

大皃。从人同聲。《詩》曰:“神罔時侗。”他紅切

『說文解字注』

(侗)大皃。此義未見其證。然同義近大。則侗得爲大皃矣。論語。侗而不愿。孔注曰。侗、未成器之人。按此大義之引伸。猶言渾沌未鑿也。从人。同聲。他紅切。九部。詩曰。神㒺時侗。大雅思齊文。今本作恫。傳曰。恫、痛也。按痛者恫之本義。許所據本作侗。偁之以見毛詩假侗爲恫也。

© 漢典

狪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ʰuŋ˧˥; tuŋ˥˧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狪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侗
𧱁
𧳆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浵(tong2)
    2. 鲖(tong2)
    3. 蚒(tong2)
    4. 秱(tong2)
    5. 哃(tong2)
    6. 烔(tong2)
    7. 氃(tong2)
    8. 䶱(tong2)
    9. 䮵(tong2)
    10. 侗(tong2)
    11. 峝(tong2)
    12. 彤(tong2)
    13. 㜱(dong4)
    14. 动(dong4)
    15. 烔(dong4)
    16. 垌(dong4)
    17. 䅍(dong4)
    18. 棟(dong4)
    19. 洞(dong4)
    20. 姛(dong4)
    21. 硐(dong4)
    22. 働(dong4)
    23. 凍(dong4)
    24. 㓊(dong4)
同部首
    1. 狻
    2. 狐
    3. 㹹
    4. 猠
    5. 㺜
    6. 㹧
    7. 狉
    8. 獇
    9. 㺍
    10. 獖
    11. 獽
    12. 獈
同筆畫
    1. 荫
    2. 莛
    3. 显
    4. 钙
    5. 钪
    6. 狟
    7. 俏
    8. 枲
    9. 贱
    10. 䥺
    11. 柚
    12. 釓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