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kē

ㄎㄜ

部首 爿

部外 5

總筆畫 9

牱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7241

左右结构

52131251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nhdk|uskg

vmmnr

ziaj

21220

拼音 kē

注音 ㄎㄜ

部首 爿 部外 5總筆劃 9

統一碼 7241筆順 521312512

標

牁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牁

kē ㄎㄜˉ

     ◎ 古同“柯”,系船的木樁。

英語 mooring stake; painter, mooring

德語 Ortsname (S)

法語 amarrage,amarre

© 漢典

牁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牁 kē

——“牂牁”( Zāngkē):古水名;古地名(亦作“牂柯”。船隻停泊時用以繫纜繩的木樁)

© 漢典

牁 國語辭典

牁ㄍㄜgē
  1. 參見「[[牂牁]]」條。

© 漢典
【巳集中】【爿】 牁·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5

牁 《康熙字典》

【巳集中】【爿】 牁·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5

【廣韻】古俄切【集韻】【正韻】居何切,𠀤音歌。【廣韻】所以繫舟。

又牂牁,郡名。亦江名。【前漢·南越傳】下牂牁江。 【集韻】本作戨。同𢦪。通作柯。◎按廣韻云:同戕。疑戕爲𢦪字之譌。戕本應作𢍿,从弋,不从戈。在十一唐韻中,與牂牁之牂通用,不應再與牁同也。類篇書作〈片可〉。

© 漢典

牁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kʰɤ˥ 日语读音 KUI

客家话 [梅县腔] go1 [海陆腔] ko1 [客英字典] ko1 [台湾四县腔] ko1粤语 go1 o1潮州话 ko1

近代音 見母 歌戈韻 平聲陰 歌小空;中古音 見母 歌韻 平聲 歌小韻 古俄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見母 歌部 ;王力系统:見母 歌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牁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牱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痾(ke1)
    2. 軻(ke1)
    3. 瞌(ke1)
    4. 薖(ke1)
    5. 嵙(ke1)
    6. 搕(ke1)
    7. 颗(ke1)
    8. 铪(ke1)
    9. 坷(ke1)
    10. 窼(ke1)
    11. 柯(ke1)
    12. 頦(ke1)
同部首
    1. 牃
    2. 牆
    3. 牅
    4. 爿
    5. 㸛
    6. 牄
    7. 牀
    8. 牂
    9. 狀
    10. 㸜
同筆畫
    1. 䑒
    2. 峆
    3. 拵
    4. 陡
    5. 钥
    6. 勇
    7. 㖇
    8. 虵
    9. 浇
    10. 玳
    11. 侵
    12. 美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