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kǎo

ㄎㄠˇ

部首 火

部外 14

總筆畫 18

槀 烤 熇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71FA

左右結構

4334412512525112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oyms

fyrd

uolf

90894

拼音 kǎo

注音 ㄎㄠˇ

部首 火 部外 14總筆劃 18

基本區 71FA筆順 433441251252511234

燺 基本解釋

● 燺

kǎo ㄎㄠˇ


  1. 同「熇」。《廣韻•晧韻》:「燺,火乾。」《集韻•晧韻》:「燺,燥也。或省。」《正字通•火部》:「燺,同熇,俗加木。」《六度集經》卷四:「即收相國及嬖妾,以棘笞之,煬膠沛其瘡中,熇即裂之,為坑生埋矣。」按:「燺」,宋、元、明本作「熇」。

英語 the dry at the fire to roast

【漢典】
【巳集中】【火】 燺·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4

燺 《康熙字典》

【巳集中】【火】 燺·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4

【廣韻】【集韻】𠀤苦浩切,音考。【玉篇】燥也。【廣韻】火乾。【集韻】或省作熇。

【漢典】
【卷六】【木】

↳槀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燺」字頭,请參考「槀」字:)
【卷六】【木】
《說文解字》

木枯也。从木高聲。苦浩切

《說文解字注》

(槀)木枯也。枯槀,禾稾字古皆高在上。今字高在右。非也。凡潤其枯槀曰槀,如慰其勞苦曰勞,以膏潤物曰膏。尚書槀飫,周禮槀人,小行人若國師役則令槀禬之,義皆如是。鄭司農以漢字通之。於槀人曰:槀讀爲犒師之犒。主穴食者,故謂之犒。於小行人曰:槀當爲犒,謂犒師也。葢漢時盛行犒字,故大鄭以今字易古字,此漢人釋經之法也。左傳、國語皆有犒字。左傳服注曰:以師枯槀,故饋之飲食。韋注國語曰:犒,勞也。計左、國皆本作槀,今本作犒者,亦漢人所改。如牛人、軍事𠔏其犒牛,此必後鄭從大鄭所易也。小行人經文從大鄭易爲犒,而注之曰:故書犒作槀。今本則譌舛難讀矣。何注公羊曰:牛酒曰犒。高注淮南曰:酒肉曰餉,牛羊曰犒。漢㡿彰長碑又作勞𨢓。許不錄犒𨢓字者,許以槀爲正字,不取俗字也。從木高聲。苦浩切。二部。鄭箋詩讀橋爲槀。

【漢典】

燺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xɤ˥˧

客家话 [客英字典] kau3 [台湾四县腔] kau3 [海陆腔] kau3潮州话 kau2

官话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燺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槀」。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 秦系簡牘 楷書 楷書 楷書
「槁」 拾5.13合28132 「槁」 廿三年槀朝鼎戰國晚期集成2693 「槁」 郭.成.30 「槁」 說文‧木部     「槀」 「燺」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異體字
槀
烤
熇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䯪(kao3)
    2. 烤(kao3)
    3. 拷(kao3)
    4. 薧(kao3)
    5. 攷(kao3)
    6. 栲(kao3)
    7. 洘(kao3)
    8. 槀(kao3)
    9. 丂(kao3)
    10. 㼥(kao3)
    11. 考(kao3)
同部首
    1. 爧
    2. 炂
    3. 煜
    4. 㷆
    5. 焞
    6. 灹
    7. 炍
    8. 煩
    9. 爃
    10. 燸
    11. 㶴
    12. 焼
同筆畫
    1. 鏠
    2. 䪘
    3. 羳
    4. 簰
    5. 䬖
    6. 邌
    7. 醫
    8. 霧
    9. 襙
    10. 檲
    11. 颸
    12. 䉒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