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jiāo

qiáo

jué

zhuó

ㄐㄧㄠ

ㄑㄧㄠˊ

ㄐㄩㄝˊ

ㄓㄨㄛˊ

部首 火

部外 12

總筆畫 16

灼 爝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71CB

左右结构

433432411121444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owyo

fogf

uonu

90831

拼音 jiāo qiáo jué zhuó

注音 ㄐㄧㄠ ㄑㄧㄠˊ ㄐㄩㄝˊ ㄓㄨㄛˊ

部首 火 部外 12總筆劃 16

統一碼 71CB筆順 4334324111214444

燋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燋

jiāo ㄐㄧㄠˉ

  1. 引火用的柴。
  2. 古同“焦”(a.物體經火燒或高熱烘烤後變得枯黃或成炭樣;b.焦東西的氣味;c.黃黑色)。
  3. 着急:“上下~心。”

其它字義


● 燋

qiáo ㄑㄧㄠˊ

     ◎ 古通“憔”,憔悴:“其色~然。”

其它字義


● 燋

jué ㄐㄩㄝˊ

     ◎ 古同“爝”,火炬。

其它字義


● 燋

zhuó ㄓㄨㄛˊ

     ◎ 古同“灼”,火燒。

英語 scorch, burn, scald; torch

德語 brennen, ausbrennen

法語 cautériser,brûler

© 漢典

燋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燋 qiáo

〈形〉

(1) 假借爲“憔”。憔悴 [wan and sallow]

燋而不謳。——《淮南子·泛論》。注:“悴也。”

(2) 又如:燋矢(凋零摧折);燋悴(同憔悴);燋然(憔悴的樣子)

(3) 另見 jiāo

© 漢典

燋 國語辭典

燋ㄐㄧㄠjiāo
名
  1. 用來引火的火把。《儀禮·士喪禮》:「楚焞置于燋,在龜東。」漢·鄭玄·注:「燋,炬也,所以然火者也。」南朝梁·王筠〈詠蠟燭〉詩:「莢明不足貴,燋燼豈為疑。」

動
  1. 火燒、火傷。漢·王充《論衡·說日》:「火中無生物,生物入火中,燋爛而死焉。」

© 漢典
【巳集中】【火】 燋·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2

燋 《康熙字典》

【巳集中】【火】 燋·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2

【唐韻】卽消切【集韻】【韻會】【正韻】兹消切,𠀤音椒。【說文】所以然持火也。【玉篇】炬火也。

又【廣韻】傷火。【禮·內則】肝膋取狗肝一,幪之以其膋,濡炙之,舉燋其膋,不蓼。【釋文】焦字又作燋。子消反。【管子·七臣七主篇】火暴焚,地燋草。【前漢·霍光傳】燋頭爛額爲上客。

又【後漢·朱浮傳】上下燋心。◎按上二義與焦通。

又【集韻】慈焦切【正韻】慈消切,𠀤音樵。【集韻】灼龜木。【周禮·春官·菙氏】掌共燋契,以待卜事。【註】杜子春云:燋讀爲細目燋之燋。或曰如薪樵。之樵謂所爇灼龜之木也。故謂之樵。契謂契龜之鑿。【釋文】祖堯反。

又【集韻】子肖切,音醮。灼龜炬也。【儀禮·燕禮註】灼燋也。【釋文】燋哉妙反。

又【集韻】【類篇】𠀤側角切,音捉。【禮·少儀】主者執燭抱燋。【註】未𤑔曰燋。【釋文】燋,側角反。

又【集韻】卽約切,音爵。【周禮·春官·燋契註】楚焞置於燋,在龜東,楚焞卽契,所用灼龜也。燋謂炬其存火。【疏】子春讀燋樵二者,皆作俗讀爲柴樵之樵。後鄭不從,依音爲雀。意取莊子爝火之義,熒熒然也。【釋文】燋,哉約反。【集韻】本作爝。或作焳熦。詳爝字註。

又【集韻】職略切,音勺。本作灼。詳灼字註。

又資昔切,音積。亦灼龜炬。

又【集韻】則歷切,音績。持荆然火,以灼龜也。

© 漢典
【卷十】【火】

燋 《说文解字》

【卷十】【火】
『說文解字』

所以然持火也。从火焦聲。《周禮》曰:“以明火爇燋也。”即消切

『說文解字注』

(燋)所㠯然持火也。持火者、人所持之火也。少儀。執燭抱燋。凡執之曰燭。未𤑔曰燋。燋卽燭也。士喪禮注曰。燎大燋。大燋卽大燭也。大燭樹於地。燭則執於手。人所持之火。以燋然之。燋者、苣爲之。卜之用燋。其一耑也。士喪禮。楚?置於燋。在龜東。注云。楚、荊也。荊?所以鑽灼龜者。燋、炬也。所以然火者也。周禮垂氏。凡卜、以明火𤑔燋。遂炊其焌契。以授卜師。杜子春云。明火、以陽燧取火於日也。按以苣然契。契卽楚?。以楚?灼龜而作其兆。是卜之次弟也。从火。焦聲。卽消切。二部。字林子約反。周禮曰。㠯朙火爇燋也。

© 漢典

燋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ɕiɑu˥; tɕʰiɑu˧˥; tɕyɛ˧˥; tʂuo˧˥ 日语读音 TAIMATSU韩语罗马 CHO现代韩语 초

客家话 [海陆腔] ziau1 [梅县腔] ziau1 [台湾四县腔] ziau1 zeu1 [客英字典] ziau5粤语 ciu4 ziu1

近代音 精母 蕭豪韻 平聲陰 蕉小空;中古音 精母 宵韻 平聲 焦小韻 即消切 三等 開口;精母 藥韻 入聲 爵小韻 即略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精母 豪部 ;王力系统:精母 宵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燋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燋」 說文‧火部「燋」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灼
爝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茭(jiao1)
    2. 胶(jiao1)
    3. 椒(jiao1)
    4. 嶣(jiao1)
    5. 嘐(jiao1)
    6. 虠(jiao1)
    7. 骄(jiao1)
    8. 鷮(jiao1)
    9. 焦(jiao1)
    10. 鵁(jiao1)
    11. 敎(jiao1)
    12. 㬵(jiao1)
    13. 谯(qiao2)
    14. 荍(qiao2)
    15. 菬(qiao2)
    16. 墧(qiao2)
    17. 㩰(qiao2)
    18. 硚(qiao2)
    19. 瞧(qiao2)
    20. 嶠(qiao2)
    21. 睄(qiao2)
    22. 桥(qiao2)
    23. 礄(qiao2)
    24. 癄(qiao2)
    25. 矞(jue2)
    26. 弡(jue2)
    27. 貜(jue2)
    28. 鿑(jue2)
    29. 壆(jue2)
    30. 倔(jue2)
    31. 㷾(jue2)
    32. 挗(jue2)
    33. 觮(jue2)
    34. 爑(jue2)
    35. 䦆(jue2)
    36. 覐(jue2)
    37. 㣿(zhuo2)
    38. 蠿(zhuo2)
    39. 烵(zhuo2)
    40. 鷟(zhuo2)
    41. 噣(zhuo2)
    42. 濁(zhuo2)
    43. 蠗(zhuo2)
    44. 灂(zhuo2)
    45. 櫡(zhuo2)
    46. 啅(zhuo2)
    47. 趠(zhuo2)
    48. 䆯(zhuo2)
同部首
    1. 焤
    2. 龦
    3. 炦
    4. 炻
    5. 爜
    6. 爑
    7. 熲
    8. 煴
    9. 炇
    10. 炧
    11. 煖
    12. 炴
同筆畫
    1. 橍
    2. 磟
    3. 臈
    4. 頰
    5. 樼
    6. 犝
    7. 氇
    8. 暸
    9. 殪
    10. 螘
    11. 舘
    12. 諶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