煨 基本解釋
煨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名〉
(1) (形聲。從火,畏聲。本義:火盆中的火) 同本義 [fire]
煨,盆中火也。——《說文》
熱灰謂之煻煨。——《通俗文》
一班大小徒弟,盡爲煨盡之末。——明· 羅懋登《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
(2) 又如:煨塵(灰燼;塵埃);煨燼(灰燼,燃燒後的殘餘物)
詞性變化
〈動〉
(1) 用文火燒熟或加熱 [stew]。如:煨茶;煨牛肉;煨熱(用微火加熱)
(2) 把生的食物放在火灰裏慢慢烤熟 [roast in fresh cinders]。如:煨栗子;煨芋;煨炙(燒烤);煨罐(供燉、燒用的陶製圓形容器)
(3) 烘乾 [heaten]。如:煨乾就溼,煨乾避溼(極言撫育孩子的辛苦)
(4) 焚燒 [burn]。如:煨炙(燒烤);煨燔(燒燬)
(5) 中藥炮製法之一。將藥材用溼潤麪粉包裹,在炒熱的滑石粉鍋內加熱至外皮焦黃色爲度;或層層隔紙加熱,以除去部分油分 [roast in ashes]。如:煨木香
常用詞組
© 漢典
煨 國語辭典
名
熱灰、灰燼。《戰國策·秦策一》:「犯白刃,蹈煨炭。」《新唐書·卷八三·懿宗八女傳》:「咸通十年薨。……又許百官祭以金貝、寓車、廞服,火之,民爭取煨以汰寶。」
動
烹飪方法:➊ 把生食埋在火灰中燒熟。如:「煨栗子」、「煨番薯」。宋·陸游〈初夏野興〉詩三首之三:「𤎖火就林煨苦筍,密甖沉井漬青梅。」➋ 用微火慢慢燒煮,使食物熟而軟。如:「煨牛肉」、「煨蹄膀」。《宋史·卷三七三·洪皓傳》:「嘗大雪薪盡,以馬矢然火煨麵食之。」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