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烽燧

拼音 fēng suì

注音 ㄈㄥ ㄙㄨㄟˋ

烽燧 詞語解釋

解釋

◎ 烽燧 fēngsuì

[beacon fire;signal fire] 即“烽火”。古代邊防報警的信號,春秋時白天燃煙叫烽,夜晚放火叫燧;而唐時白天燃煙叫燧,夜晚放火叫烽,後也泛稱報警的烽火,不分晝夜。

修烽燧。——《後漢書·光武帝下》

南朝自 武昌至 京口,列置烽燧。—— 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與城上烽燧相望。晝則舉烽,夜則舉火。——《墨子•號令》

-----------------
國語辭典
烽燧fēng suìㄈㄥ ㄙㄨㄟˋ
  • 敵人來犯,燃火示警,夜間舉火為烽,白天燔煙為燧。漢.桓寬《鹽鐵論.本議》:「故修障塞,飭烽燧,屯戍以備之邊。」宋.張孝祥〈六州歌頭.長淮望斷〉詞:「干羽方懷遠,靜烽燧,且休兵。」

英語 fire beacon tower (used in frontier regions in former times to relay information about the enemy, using smoke by day and fire at night)​

德語 Signalfeuer

© 漢典

烽燧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烽燧

  • 烽燧也稱烽火臺、烽臺、煙墩、煙火臺。如有敵情,白天燃煙叫烽,夜晚放火叫燧,是古代傳遞軍事信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

wikipedia

烽火,又稱烽燧、狼煙、狼燧,是一種用於示警的訊號。白天以燃燒摻有糞便的柴草,釋放濃煙來表達訊息,此稱為「燧」。夜裡則燃燒加有硫磺和硝石的乾柴,使火光通明,以傳遞緊急軍情,此稱為「烽」。

通常會在險要處或交通要道上建築用於傳遞這種訊號的高臺,後方看見訊號便知有戰事發生,出兵相助。《武經總要》記:“唐法:凡邊城候望三十里置一烽,須在山嶺高峻處,若有山崗隔絕,地形不便,則不限裏數,要在烽烽相望;若臨邊界,則烽火外周築城障”。商周時期便設置了邊境上的烽火臺,最有名的事件是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

通信|煙|中國古代軍事設施|美洲原住民歷史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豊歲
    2. 丰岁
    3. 豐遂
    4. 封隧
    5. 熢燧
    6. 封岁
    7. 凤髓
    8. 熢燧
    9. 豊遂
    10. 丰遂
    11. 豊歲
    12. 封歲
    13. 封畛
    14. 封彌
    15. 豊條
    16. 封裹
    17. 封靡
    18. 封子
    19. 得岁
    20. 秉穗
    21. 時歲
    22. 烦碎
    23. 殞碎
    24. 环岁
相關詞語
    1. 烽火楼望
    2. 烽師
    3. 烽狼
    4. 烽火連年
    5. 烽火臺
    6. 烽烟
    7. 爟烽
    8. 宵烽
    9. 傳烽
    10. 乱烽
    11. 传烽
    12. 举烽
    13. 燧鏡
    14. 燧皇
    15. 燧石
    16. 燧火鏡
    17. 燧堡
    18. 燧象
    19. 关燧
    20. 星燧
    21. 舉燧
    22. 槐燧
    23. 烈燧
    24. 陰燧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