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zhuó

ㄓㄨㄛˊ

部首 火

部外 3

總筆畫 7

燋 𤆥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707C

左右结构

433435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oqyy

fpi

uors

97820

拼音 zhuó

注音 ㄓㄨㄛˊ

部首 火 部外 3總筆劃 7

統一碼 707C筆順 4334354

次 通 標

灼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灼

zhuó ㄓㄨㄛˊ

  1. 燒,炙:~熱。~傷(燒傷)。焦~。心急如~。
  2. 明白透徹:真知~見。
  3. 鮮明:~~。~亮。~然。

英語 burn; broil; cauterize; bright

法語 brûler

© 漢典

灼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灼 zhuó

〈動〉

(1) (形聲。從火,勺聲。本義:燒,灸)

(2) 同本義 [burn;scorch;cauterize]

灼,炙也。——《說文》

皆憂心如火灼爛之矣。——《詩·節南山》箋

徵絲灼之。——《史記·龜策傳》

不可灼也。——《淮南子·泛論》

唐虞點灼而毀議。——《楚辭》

無若火始焰焰,厥攸灼敘,弗其絕。——《書·洛誥》

(3) 又如:灼艾(燃燒艾絨薰灸人體一定的穴位);灼臂落髮(燒炙手臂剃去頭髮。佛教徒表示自我懺悔的一種方式);灼火(燃火)

(4) 燙傷 [scald]

泉源沸涌,浩氣雲浮,以腥物投之,俄傾即熟,其中時有細赤魚遊之,不爲灼也。——《水經注》

(5) 照亮,用光亮照明 [illuminate]

皆僕掩門戶。以燭灼之,懼有野犬留廚下。——徐珂《清稗類鈔》

(6) 又如:灼灼(鮮明;明亮的樣子);灼天(照亮天空);灼夜(照亮黑夜)

詞性變化

◎ 灼 zhuó

〈形〉

(1) 通“焯”( zhuō)。明亮,鮮明 [bright;luminous]

灼見三有俊心。——《書·立政》

(2) 又

我其克灼知厥若。

灼繡頸而袞背。——潘岳《射雉賦》

(3) 又如:灼灼輝輝(明亮熾盛);灼耀(明亮耀眼);灼如(昭明顯赫的樣子);灼粲(光輝燦爛);灼眼(明亮耀眼)

(4) 明光;透徹 [penetrating]。如:灼知(明白瞭解);灼灼;灼戒(洞鑑);真知灼見

(5) 焦急 [anxious]。如:灼急;灼熱

常用詞組


灼急灼見灼熱灼燒灼痛灼灼
© 漢典

灼 國語辭典

灼ㄓㄨㄛˊzhuó
動
  1. 炙、燒。如:「被火灼傷」。《國語·魯語下》:「如龜焉,灼其中,必文於外。」

  2. 照耀、照亮。清·徐珂《清稗類鈔·盜賊類·盜有徒為賊》:「偕僕掩門戶。以燭灼之,懼有野犬留廚下。」

形
  1. 明顯、明亮。如:「真知灼見」。《文選·曹植·洛神賦》:「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2. 著急、急躁。如:「焦灼」。

© 漢典
【巳集中】【火】 灼·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3

灼 《康熙字典》

【巳集中】【火】 灼·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3

【唐韻】之若切【集韻】【韻會】【正韻】職略切,𠀤音酌。【說文】炙也。【玉篇】熱也。【廣韻】燒也。【魯語】如龜焉。灼其中,必文於外。【前漢·霍光傳】灼爛者,在於上行。

又【玉篇】明也。【書·洛誥】無若火始燄燄,厥攸灼敘弗其絕。

又【立政】我其克灼知厥若。

又【玉篇】灼灼,花盛貌。【詩·周南】灼灼其華。

又【揚子·方言】灼,驚也。【註】猶云:恐𤋲也,煎盡也。【後漢·楚王傳】旣知審,寔懷用悼灼。

又【唐韻正】之邵反。同炤。【禮·中庸】引《詩》:亦孔之炤。作亦孔之灼。◎按今文作昭。

又【越絕書】灼龜,作炤龜。

© 漢典
【卷十】【火】

灼 《说文解字》

【卷十】【火】
『說文解字』

炙也。从火勺聲。之若切

『說文解字注』

(灼)灸也。灸各本作炙。誤。今正。此與上灸篆爲轉注。炙謂炮肉。灼謂凡物以火附箸之。如以楚焞柱龜曰灼龜。其一耑也。七諫注曰。㸃、汚也。灼、灸也。猶身有病、人㸃灸之。醫書以艾灸體謂之壯。壯者、灼之語轉也。淮南注曰。然也。廣雅曰。爇也。素問注曰。燒也。其義皆相近。几訓灼爲明者、皆由經傳叚灼爲焯。桃夭傳曰灼灼、華之盛也。謂灼爲焯之叚借字也。周書。焯見三有俊心。今本作灼見。从火。勺聲。之若切。二部。

© 漢典

灼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ʂuo˧˥ 唐代读音 jiɑk日语读音 YAKU韩语罗马 CAK SA现代韩语 작越南语 chước

客家话 [宝安腔] zok7 [客语拼音字汇] sog5 zog5 [海陆腔] chok7 shok7 [客英字典] shok7 chok7 [台湾四县腔] zok7 sok7 [梅县腔] shok8粤语 coek3 zoek3

近代音 照母 蕭豪韻 入聲作上聲 斫小空;中古音 照章母 藥韻 入聲 灼小韻 之若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端母 沃部 ;王力系统:章母 藥部 ;

吴语 赣语 闽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灼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灼」 天策「灼」 說文‧火部「灼」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燋
𤆥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酌(zhuo2)
    2. 斲(zhuo2)
    3. 噣(zhuo2)
    4. 著(zhuo2)
    5. 硺(zhuo2)
    6. 藋(zhuo2)
    7. 㺟(zhuo2)
    8. 烵(zhuo2)
    9. 籱(zhuo2)
    10. 䆯(zhuo2)
    11. 䟾(zhuo2)
    12. 啄(zhuo2)
同部首
    1. 㷄
    2. 㸉
    3. 烍
    4. 㷩
    5. 焑
    6. 燪
    7. 炏
    8. 㷀
    9. 㷐
    10. 㷉
    11. 熕
    12. 烃
同筆畫
    1. 䒡
    2. 苎
    3. 㼘
    4. 纴
    5. 帉
    6. 㭅
    7. 皀
    8. 伴
    9. 㭂
    10. 囲
    11. 𠃩
    12. 邺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