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qī

ㄑㄧ

部首 水

部外 11

總筆畫 14

柒 桼 𢒡 𢽮 𣑰 𣴶 𣷦 𣷵 𣸡 𣾰 㯃 𣶠 𪶰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6F06

左右结构

441123434241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iswi

edoe

vfok

34199

拼音 qī

注音 ㄑㄧ

部首 水 部外 11總筆劃 14

統一碼 6F06筆順 44112343424134

常 通 標

漆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漆

qī ㄑㄧˉ

  1. 落葉喬木,樹皮內富含樹脂,與空氣接觸後呈褐色,即“生漆”,可制塗料,液汁幹後可入藥。
  2. 用漆樹皮的黏汁或其他樹脂做成的塗料:油~。~片。~器;~雕;磨~畫(均爲工藝品)。~包線。
  3. 用漆塗:把門窗~一下。
  4. 黑:~黑一團(a.形容非常黑暗,沒有一點光明;b.形容一無所知。均亦作“一團漆黑”)。
  5. 姓。

英語 varnish, lacquer, paint

德語 bemalen, anstreichen ,Farbe (S)​,Lack (S)​,Qi (Eig, Fam)

法語 vernis,laque,peinture,vernir,peindre,noir

© 漢典

漆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漆 qī

〈名〉

(1) (形聲。從水,桼聲。本義:漆水)

(2) 同本義。古水名 [Qi River]

(3) 渭水支流,今名漆水河。發源於陝西麟遊縣西,東南流至武功縣西,注入渭水

(4) 在陝西省邠縣西,流注涇水

(5) 石川河上源之一。發源於陝西銅川市北,南流至耀縣與沮水合爲石川河,又南流至高陵縣東注入渭水

(6) 油漆樹 [Japanese varnish tree]。一種漆樹科落葉喬木,從其樹皮可割取天然漆

(7) 油漆 [lacquer]用漆樹汁製成的塗料

魚鹽漆絲。——《史記·貨殖列傳》

(8) 漆器 [lacquerware]

器用瓷漆。——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詞性變化

◎ 漆 qī

〈動〉

塗漆 [paint;coat with lacquer]。如:漆棺材;漆飾(塗漆作爲裝飾);漆身(以漆塗身;以漆塗屍);漆井(有塗漆欄杆的井);漆宅(漆宮。塗漆棺材的異稱);漆作(漆器。塗漆的器物);漆碗(塗上漆的木碗)

◎ 漆 qī

〈數〉

通“七”。數詞 [seven]

夕見漆十士。——《墨子·貴義》

常用詞組


漆包線漆布漆雕漆工漆黑漆匠漆器漆樹
© 漢典

漆 國語辭典

漆ㄑㄧqī
名
  1. 河川名。源出大陸地區陝西省同官縣東北大神山,注入渭水。

  2. 植物名。參見「漆樹 」條。

  3. 用漆樹汁或其他樹脂所製成的塗料。如:「油漆」、「水泥漆」。

  4. 姓。如元代有漆希范,明代有漆文昌。

動
  1. 用漆塗在器物上。《禮記·檀弓上》:「君即位而為椑,歲壹漆之,藏焉。」

形
  1. 黑色的。如:「漆黑」。《周禮·春官·巾車》:「漆車。」漢·鄭玄·注:「漆車,黑車也。」

漆ㄑㄩˋqù
形
  1. 之語音。

© 漢典
【巳集上】【水】 漆·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11

漆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 漆·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11

〔古文〕𣴶【唐韻】親吉切【集韻】【韻會】【正韻】戚悉切,𠀤音七。水名。【說文】水出右扶風杜陵岐山。【書·禹貢】導渭自鳥鼠同穴,東會于澧,又東會于涇,又東過漆沮。【山海經】羭次之山,漆水出焉。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屬右扶風。

又古邑名。【春秋·襄二十一年】邾庶其以漆閭丘來奔。

又海名。【張說·梁四公記】黑谷之北有漆海。

又木名。【詩·鄘風】椅桐梓漆。

又木汁可髤物。【書·禹貢】厥貢漆絲。

又物之黑者曰漆。【周禮·春官】巾車漆車藩蔽。【註】漆車,黑車也。

又【集韻】七結切【韻會】【正韻】千結切,𠀤音切。祭禮之容。【禮·祭義】濟濟漆漆。【註】漆漆者,專致之容。

又【集韻】七四切,音次。與髤䰍𥿴同。以漆塗器也。 本作桼,亦作柒。

© 漢典
【卷十一】【水】

漆 《说文解字》

【卷十一】【水】
『說文解字』

水。出右扶風杜陵岐山,東入渭。一曰入洛。从水桼聲。親吉切〖注〗𣴶,古文。

『說文解字注』

(漆)漆水。出右扶風杜陵岐山東入渭。二志皆杜陵屬京兆尹、杜陽屬右扶風。此杜陵當作杜陽。杜陽、今陝西鳳翔府麟遊縣是其地。周公劉居豳、今陝西邠州是其地。漢之漆、栒邑二縣也。太王遷𨙸、今鳳翔府岐山扶風二縣是其地。漢之杜陽南、美陽北也。大雅曰。民之初生。自土漆沮。傳曰。漆、漆水、沮、沮水也。又曰。周原、漆沮之閒也。周頌潛傳又曰。漆沮、岐州之二水也。據毛說則漆沮二水、實在岐周之地。小雅吉日傳但云漆沮之水。麀鹿所生。其解必同大雅、周頌。許云漆水出杜陽。正岐周地也。此漆沮在涇西。禹貢道渭又東過漆沮、則在涇東。與岐周無涉。玉裁謂水經曰。漆水出扶風杜陽縣俞山、東北入於渭。正與說文合。惟岐作俞耳。酈氏引開山圖曰。岐山在杜陽北、長安西。有渠謂之漆渠。酈又云。漆水出杜陽縣之漆溪。謂之漆渠。漆渠合岐水。與横水合。東注雍水。又合杜水。南注於渭。郭樸山海經注云。今漆水出岐山。皆與水經合。而前志右扶風漆縣下云。漆水在縣西。以地望準之、葢此漆水出豳地。漢漆縣以水爲名。西南流至周𨙸地南、漢杜陽美陽境而入渭。實出今之邠州。西南流。至麟遊、扶風閒入渭也。大雅云。率西水滸。箋云。循漆沮水側。傳又云。周原、漆沮之閒也。是此水源委自豳至𨙸、漢人皆審知形勢。今則茫昧難詳矣。闞駰十三州志云。漆水出漆縣西北。至岐山東北入渭。正與毛詩傳、箋合。許及水經云出杜陽岐山者、容舉其近源言之。邑部云。𨙸在右扶風美陽中水鄉。此以岐山系杜陽者、岐山在杜陽之南、美陽之北。周原在岐山之陽。故詩諩曰周願者、岐山陽。地屬杜陽。郡國志注所引如是。从水。桼聲。四字依水經注所引在此。小徐本从某某聲、往往閒在兩義之中。不同大徐。皆小徐爲古本也。親吉切。十二部。一曰漆、城池也。小徐本如是。與水經注所引合。大徐本作一曰入洛。葢淺人讀酈注沮水篇者改之。洛水、雍州之浸。下文出歸德北夷畍中者、卽涇東之漆沮水也。涇西之漆不得入洛。中隔涇水矣。一曰者、別一義。城隍有水曰池。城池謂之漆、葢古有是名。酈兼引此句、猶其兼引一曰湔半澣之謬。

© 漢典

漆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ɕʰi˥ 唐代读音 tsit日语读音 URUSHI韩语罗马 CHIL现代韩语 칠

客家话 [梅县腔] cit7 [陆丰腔] zhat7 cit7 [东莞腔] cit7 [沙头角腔] cit7 [客英字典] cit7 [海陆腔] cit7 [客语拼音字汇] qid5 [台湾四县腔] cit7 [宝安腔] cit7粤语 cat1潮州话 徐安4(察)

近代音 清母 齊微韻 入聲作上聲 七小空;中古音 清母 質韻 入聲 七小韻 親吉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清母 屑部 ;清母 屑部 ;王力系统:清母 質部 ;清母 質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漆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 曾伯雨木二簠春秋早期集成4632「漆」 說文‧水部「漆」
金文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柒
桼
𢒡
𢽮
𣑰
𣴶
𣷦
𣷵
𣸡
𣾰
㯃
𣶠
𪶰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㩻(qi1)
    2. 缉(qi1)
    3. 栖(qi1)
    4. 䗁(qi1)
    5. 僛(qi1)
    6. 𠀁(qi1)
    7. 妻(qi1)
    8. 喰(qi1)
    9. 䰍(qi1)
    10. 螇(qi1)
    11. 蹊(qi1)
    12. 倛(qi1)
同部首
    1. 㶙
    2. 洔
    3. 汩
    4. 渢
    5. 濜
    6. 漶
    7. 注
    8. 淭
    9. 漞
    10. 泃
    11. 漏
    12. 潊
同筆畫
    1. 榢
    2. 颗
    3. 圗
    4. 綺
    5. 憈
    6. 䈄
    7. 嗻
    8. 瘖
    9. 僠
    10. 勱
    11. 嘒
    12. 稩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