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lì

ㄌㄧ

部首 水

部外 10

總筆畫 13

𣿚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6EA7

左右结构

44112522112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issy

emwd

vff

31194

拼音 lì

注音 ㄌㄧ

部首 水 部外 10總筆劃 13

統一碼 6EA7筆順 4411252211234

標

溧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溧

lì ㄌㄧˉ

  1. 〔~水〕
  2. 〔~陽〕均爲地名,均在中國江蘇省。

英語 river in Anhui and Jiangsu provinces

法語 (nom d'une rivière)​

© 漢典

溧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溧 Lì

〈名〉

(1) 古水名 [Li River]

(2) 在今江蘇省溧陽縣。源出安徽省蕪湖市,經高淳縣入境。也稱“陵水”,一名“瀨水”,又名“永陽江”

(3) 即今湖北省隨州市的溧河

© 漢典

溧 國語辭典

溧ㄌㄧˋlì
  1. 參見「溧水 」條。

© 漢典
【巳集上】【水】 溧·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10

溧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 溧·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10

【唐韻】【集韻】𠀤力質切,音栗。水名。【說文】水出丹陽溧陽縣。

又洲名。【山謙之丹陽記】江寧烈洲,吳舊津所也。亦曰溧洲。

© 漢典
【卷十一】【水】

溧 《说文解字》

【卷十一】【水】
『說文解字』

水。出丹陽溧陽縣。从水栗聲。力質切

『說文解字注』

(溧)溧水。出丹陽溧陽縣。縣字俗所沾。丹陽郡溧陽、二志同。據舊志、漢縣葢在今江蘇江寧府高淳縣南十五里之固城。前志溧陽溧陽下應劭曰。溧水所出南湖也。方輿紀要曰。今溧水在今溧陽縣北四十里、卽永陽江也。祥符圖經。溧水承丹陽湖。東入長蕩湖。丹陽湖卽應劭之南湖也。張鐵曰。溧水卽永陽江之上源。大江之水南會於此。江上有渚曰瀨渚。又謂之陵水。范雎說秦昭王、子胥昭關至陵水是也。自瀨渚東流爲瀨溪。鄉民誤曰爛溪。入長蕩湖。又分流東行。爲吳王漕。葢五代時楊行密漕運所經也。自東壩築、而丹陽湖之水不復入於溧水。永陽江之源流亦滋晦矣。水利攷。永陽江一名穎陽江。古名中江。按中江者、前志丹陽郡蕪湖下云中江出西南。東至陽羨入海。楊州川。謂禹貢、職方三江之一也。今蕪湖河東接太平府南之黃池河。又東接溧水縣之固城。丹陽、石臼諸湖未築東壩以前。諸湖匯長蕩湖而入太湖。而入於海。此正古中江之道。今則壩西諸水俱西流入江。與古絕異。又按禹貢三江旣入。惟北江徑入海。中江則合太湖以入海。南江則合漸江爲浙江以入海。旣合之後、則謂太湖爲江、謂漸江爲江。故班志直云入海。不云入太湖。可勿疑也。从水。㮚聲。力質切。十二部。

© 漢典

溧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li˥˧ 唐代读音 lit韩语罗马 LYUL现代韩语 률越南语 rớt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lit8 [宝安腔] lit8 [海陆腔] lit8 [客语拼音字汇] lid6 [客英字典] lit8粤语 leot6潮州话 罗嫣8(列)

近代音 中古音 來母 質韻 入聲 栗小韻 力質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來母 屑部 ;王力系统:來母 質部 ;

吴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溧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溧」 說文‧水部「溧」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𣿚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蝷(li4)
    2. 蜊(li4)
    3. 㮚(li4)
    4. 䚕(li4)
    5. 㠣(li4)
    6. 㱹(li4)
    7. 䔧(li4)
    8. 㡂(li4)
    9. 赲(li4)
    10. 沵(li4)
    11. 䍥(li4)
    12. 力(li4)
同部首
    1. 渐
    2. 灚
    3. 沵
    4. 澉
    5. 㵻
    6. 㴓
    7. 瀨
    8. 湳
    9. 滬
    10. 㳀
    11. 滗
    12. 滛
同筆畫
    1. 犎
    2. 慩
    3. 詯
    4. 碈
    5. 頋
    6. 愈
    7. 魂
    8. 隝
    9. 遛
    10. 颫
    11. 詨
    12. 㷖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