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zī

ㄗ

部首 水

部外 9

總筆畫 12

淄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6E7D

左右结构

44155512512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igvl|ivgl

evmw

vzak

32163

拼音 zī

注音 ㄗ

部首 水 部外 9總筆劃 12

統一碼 6E7D筆順 441555125121

湽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湽

zī ㄗˉ

     ◎ 古同“淄”。

© 漢典
【巳集上】【水】 淄·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8

淄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錄“湽”字頭,請參考“淄”字。)
【巳集上】【水】 淄·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8

【廣韻】側持切【集韻】【韻會】【正韻】莊持切,𠀤音菑。水名。【水經】淄水,出泰山萊蕪縣原山。

又州名。【廣韻】春秋時屬齊,漢爲濟南郡,宋文帝改淸和郡,隋置淄州。因水以名焉。

又縣名。【廣輿記】淄川,屬濟寧府。臨淄,屬靑州。

又通作菑。【周禮·夏官·職方氏】幽州,其浸菑時。

又黑色曰淄。【後漢·皇后紀】恩隆好合,遂忘淄蠹。【集韻】俗作𣻲,非。

© 漢典

湽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sɿ˥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湽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淄」。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淄」 前4.13.5合10163「淄」 蔡侯簋春秋晚期集成3595「湽」
甲骨文 金文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異體字
淄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玆(zi1)
    2. 齜(zi1)
    3. 鯔(zi1)
    4. 茲(zi1)
    5. 孜(zi1)
    6. 仔(zi1)
    7. 呲(zi1)
    8. 嗞(zi1)
    9. 薋(zi1)
    10. 鈭(zi1)
    11. 璾(zi1)
    12. 錙(zi1)
同部首
    1. 活
    2. 沉
    3. 潽
    4. 泚
    5. 浐
    6. 灔
    7. 溲
    8. 灂
    9. 潍
    10. 浼
    11. 渃
    12. 瀅
同筆畫
    1. 𠁵
    2. 锓
    3. 馇
    4. 蛒
    5. 䛆
    6. 蒊
    7. 𠅟
    8. 殼
    9. 湣
    10. 貱
    11. 棙
    12. 淵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