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nuǎn

nuán

ㄋㄨㄢˇ

ㄋㄨㄢˊ

部首 水

部外 9

總筆畫 12

湪 濡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6E1C

左右结构

4411325221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idmd

embk

vggd

31184

拼音 nuǎn nuán

注音 ㄋㄨㄢˇ ㄋㄨㄢˊ

部首 水 部外 9總筆劃 12

統一碼 6E1C筆順 441132522134

渜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渜

nuǎn ㄋㄨㄢˇ

     ◎ 熱水:“~濯棄於坎。”

其它字義


● 渜

nuán ㄋㄨㄢˊ

     ◎ 〔~水〕今中國河北省灤河的古稱。

© 漢典

渜 國語辭典

渜ㄋㄨㄢˇnuǎn
名
  1. 溫水。《儀禮·士喪禮》:「浴用巾,挋用浴衣,渜濯棄于坎。」唐·賈公彥·疏:「潘水既經溫煮,名之為渜;已將沐浴,謂之為濯。」

© 漢典
【巳集上】【水】 渜·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9

渜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 渜·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9

〔古文〕湪【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乃管切,音煗。【說文】湯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奴官切,煗平聲。水名,在遼西肥如縣。

又【集韻】乳兗切,音耎。濯也。

又【廣韻】【集韻】𠀤奴亂切,音偄。浴餘汁也。或作濡。【儀禮·士喪禮】渜濯棄于坎。【註】沐浴餘潘水也。古文渜作湪。荆沔之閒語。【疏】潘水旣經溫煮,名之爲渜。

又【集韻】奴昆切,音黁。義同。

© 漢典
【卷十一】【水】

渜 《说文解字》

【卷十一】【水】
『說文解字』

湯也。从水耎聲。乃管切〖注〗湪,古文渜。

『說文解字注』

(渜)湯也。士䘮禮。渜濯棄于坎。注。沐浴餘潘水。渜作湪作湪。荆沔之閒語。疏。潘水旣經縕煑謂之渜。已將沐浴謂之濯。○今北方灤河、漢志水經作濡水。乃官切。正渜之誤耳。耎多譌需。詳手部。渜洝古皆平聲。猶安㬮。从水。耎聲。乃管切。十四部。

© 漢典

渜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nuan˨˩˦; nuan˧˥

客家话 [海陆腔] non3 ngion1 [客英字典] non3 [台湾四县腔] non3 ngion1 [梅县腔] non3粤语 nyun5

近代音 中古音 泥母 緩韻 上聲 煗小韻 乃管切 一等 合口;泥母 換韻 去聲 偄小韻 奴亂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泥母 寒部 ;王力系统:泥母 元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渜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渜」 說文‧水部「渜」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湪
濡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䙇(nuan3)
    2. 煖(nuan3)
    3. 䎡(nuan3)
    4. 㬉(nuan3)
    5. 湪(nuan3)
    6. 餪(nuan3)
    7. 煗(nuan3)
    8. 暖(nuan3)
    9. 奻(nuan2)
同部首
    1. 渠
    2. 㴛
    3. 滦
    4. 潕
    5. 湐
    6. 潨
    7. 浅
    8. 澋
    9. 濭
    10. 活
    11. 涼
    12. 渝
同筆畫
    1. 趁
    2. 揯
    3. 䋚
    4. 㹂
    5. 腘
    6. 㮋
    7. 惿
    8. 喊
    9. 䇴
    10. 㻔
    11. 裁
    12. 蓇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