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yū

ㄩ

部首 水

部外 8

總筆畫 11

𡌧 瘀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6DE4

左中右结构

4414153344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iywu

eysy

vsot

38133

拼音 yū

注音 ㄩ

部首 水 部外 8總筆劃 11

統一碼 6DE4筆順 44141533444

次 通 標

淤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淤

yū ㄩˉ

  1. 水道被泥沙阻塞:~塞。~積。~滯。~埋。
  2. 河溝中沉積的泥沙:~泥。~溉。
  3. 同“瘀”。

英語 mud, sediment; clog up, silt up

德語 Schlamm, versanden (S)

法語 s'envaser,s'ensabler,vase,limon

© 漢典

淤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淤 yū

〈名〉

(1) (形聲。從水,於( yú)聲。本義:水中沉澱的泥沙)

(2) 同本義 [silt]

春夏乾燥, 少水時也, 故使河流遲, 貯淤而稍淺。 ——《漢書》

(3) 又如:淤灘(淤泥形成的灘地);引淤肥田

(4) 泥沙沖積成的地帶 [sludge]

楚人種麥滿河淤,仰看浮槎棲古木。—— 宋· 蘇軾《河復》

詞性變化

◎ 淤 yū

〈動〉

(1) 將含有大量淤泥的河水引入低窪地,令其沉澱以改良土壤 [become silted up]

陽武縣民 邢晏等三百六十四戶言。”田沙鹼瘠薄,乞淤溉…以助興修。——《宋史·河渠志》

(2) 又如:淤田(用水將淤泥引入農田);淤溉(引含有大量淤泥的水灌田,使淤泥沉澱,以改良土壤,增加肥力)

(3) 滯塞,不流通 [silt up]

淤,澱滓濁泥也。——《說文》。字亦作“閼”。

渠成而用溉注填閼之水。——《漢書·溝洫志》。注:“閼,讀與淤同…填閼,謂壅泥也。”

(4) 又如:淤涌(淤塞的水流); 淤停(水淤積不流); 淤閼(堵塞。水流不通)

常用詞組


淤灌淤積淤泥淤塞淤血淤滯
© 漢典

淤 國語辭典

淤ㄩyū
名
  1. 水中沉積的泥沙。《說文解字·水部》:「淤,澱滓濁泥。」《漢書·卷二九·溝洫志》:「春夏乾燥,少水時也,故使河流遲,貯淤而稍淺。」

動
  1. 沉積、阻塞。如:「淤積」。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四·雜誌一》:「予出使至宿州,得一石碑,乃唐人鑿六陡門,發汴水以淤下澤,民獲其利,刻石以頌刺史之功。」

形
  1. 積滯不暢通的。如:「淤泥」。

© 漢典
【巳集上】【水】 淤·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8

淤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 淤·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8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依據切,音飫。【說文】澱滓濁泥也。【玉篇】水中泥草。【杜篤·論都賦】畎瀆潤淤。

又【揚子·方言】水中可居者曰洲,三輔謂之淤。

又【廣韻】央居切【集韻】【韻會】【正韻】衣虛切,𠀤音於。義同。

又【集韻】或从土作𡌧。通作閼。【通鑑】秦鑿涇水爲渠,注塡閼之水。【集覽曰】閼,依據反。或作𡌧。通作淤。

又與飫通。【馬融·廣成頌】擺牡班禽,淤賜犒功。【註】淤與飫同。

© 漢典
【卷十一】【水】

淤 《说文解字》

【卷十一】【水】
『說文解字』

澱滓,濁泥。从水於聲。依據切

『說文解字注』

(淤)澱滓濁泥也。方言。水中可居爲洲。三輔謂之淤。其引伸之義也。从水。於聲。依據切。五部。

© 漢典

淤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jy˥ 日语读音 DORO韩语罗马 E现代韩语 어越南语 ứa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wu1 ji2 [梅县腔] j1 [海陆腔] wu1 ri2 [东莞腔] ji1 [宝安腔] ji1 [客英字典] ji1 vu1 [客语拼音字汇] yi1粤语 jyu1潮州话 余3(饫)

近代音 中古音 影母 魚韻 平聲 於小韻 央居切 三等 合口;影母 御韻 去聲 飫小韻 依倨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影母 模部 ;王力系统:影母 魚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淤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淤」 說文‧水部「淤」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𡌧
瘀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紆(yu1)
    2. 盓(yu1)
    3. 込(yu1)
    4. 唹(yu1)
    5. 陓(yu1)
    6. 㝼(yu1)
    7. 迂(yu1)
    8. 纡(yu1)
    9. 箊(yu1)
    10. 穻(yu1)
    11. 瘀(yu1)
    12. 扜(yu1)
同部首
    1. 瀖
    2. 泿
    3. 漆
    4. 池
    5. 湥
    6. 溜
    7. 渚
    8. 洠
    9. 瀺
    10. 潲
    11. 洓
    12. 沃
同筆畫
    1. 傞
    2. 從
    3. 䙹
    4. 痏
    5. 𠋏
    6. 欸
    7. 㙋
    8. 㪱
    9. 釷
    10. 偐
    11. 㷁
    12. 猕
初中古詩詞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宋·周敦颐 《爱莲说》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