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liáng

liàng

ㄌㄧㄤˊ

ㄌㄧㄤˋ

部首 水

部外 8

總筆畫 11

簡體 凉

䣼 凉 晾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6DBC

左右結構

441412512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iyiy

eyrf

vsjk

30196

拼音 liáng liàng

注音 ㄌㄧㄤˊ ㄌㄧㄤˋ

部首 水 部外 8總筆劃 11

基本區 6DBC筆順 44141251234

通

涼 基本解釋

● 涼

liáng ㄌㄧㄤˊ 《廣韻》吕張切,平陽來。又力讓切。陽部。


  1. 淡酒;薄酒。《説文•水部》:「涼,薄也。」
  2. 薄;輕微。《廣韻•陽韻》:「涼,薄也。」《詩•大雅•桑柔》:「民之罔極,職涼善背。。」
  3. 微寒;清涼。如:涼水;涼氣。《玉篇•水部》:「涼,薄寒皃。」《六書故•地理三》:「涼,水氣清也。」
  4. 人煙稀少;冷落。如:荒涼。《金史•移刺道傳》:「咸平卿故鄉,地涼事少,老者所宜。」
  5. 刻薄;涼薄。《左傳•昭公四年》:「君子作法於涼,其敝猶貪。作法於貪,敝將若之何?」
  6. 悲愴;愁苦。如:淒涼。《文選•顔延之〈秋胡詩〉》:「原隰多悲涼,迴飈卷高樹。」
  7. 古代六種飲料之一。《周禮•天官•漿人》:「漿人掌共王之六飲:水、漿、醴、涼、醫、酗,入于酒府。」
  8. 古州名。漢朝十三刺史部之一。《晋書•地理志上》:「漢改周之雍州為涼州,蓋以地處西方,常寒涼也
  9. 山名。即大涼山,一作梁山。
  10. 古水名。《淮南子•墬形》:「股出嶕山,鎬出鮮于,涼出茅盧石梁。」
  11. 國名。東晉十六國之一。有前涼、後涼、北涼、南涼、西涼等。
  12. 姓。《通志•氏族略五》:「涼氏,《魏志》有太子太傅涼茂。望出山陽。」

● 涼

liàng ㄌㄧㄤˋ 《廣韻》力讓切,去漾來。陽部。


  1. 輔佐。《小爾雅•廣詁一》:「涼,佐也。」《詩•大雅•大明》:「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涼彼武王。」
  2. 陳物於通風或陰涼處,使乾燥。後作「晾」。《新唐書•百官志一》:「(兵部)凡戎器,色别而異處,以衛尉幕士暴涼之。」
  3. 把熱東西放一會兒,使溫度降低。如:把開水涼一涼。

英語 cool, cold; disheartened

德語 enttäuscht (Adj)​,kühl (Adv)​,Liang (Eig, Fam)

法語 laisser refroidir qch,Liang (royaume)​,frais

【漢典】

涼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涼

涼 liáng

〈形〉

(1) (形聲。从水,京聲。本義:寒)

(2) 同本義 [cold]

北風其涼。——《詩·邶風·北風》

北風謂之涼風。——《爾雅·釋天》

涼風至。——《禮記·月令》

涼雨時降。——《素問·五常政大論》

涼州,西方所在寒涼也。——《釋名·釋州國》

水漿,醴涼。——《周禮·漿人》

(3) 微寒,稍冷 [cool;cold]

日初出,滄滄涼涼。——《列子·湯問》。注引《字林》:「涼,微寒。」

曰燠,曰寒。——《書·洪範》。疏:「燠是熱之始,暑是熱之極;涼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極。」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唐· 杜甫《天末懷李白》

又如:冬暖夏涼;涼生生(微涼貌);涼宇(涼秋的天空);涼吹(涼風);涼榻(竹製矮牀);涼轎(一種無帷轎);涼衣(涼衫;內衣);涼風(初秋涼爽的西南風。八風之一)

(4) 薄;輕微;刻薄 [thin;unkind]

職涼善背。——《詩·大雅·桑柔》

虢多涼德。——《左傳·莊公三十二年》

又如:涼德(薄德);涼能(才能微薄);涼菲(才德微薄);涼厚(薄與厚);涼薄(微薄,淺薄);涼駁(淺薄蕪雜)

(5) 人煙稀少;冷落 [bleak and desolate]。

如:涼落(衰落);涼涼(寂寞冷落的樣子);涼野(荒寒的曠野);涼聲(悲涼肅殺的聲音)

(6) 悲愴,內心悽苦,又比喻灰心、失望 [sad;discouraged;disappointed]。

如:悲涼;涼思(淒涼的思緒);見此慘狀,心都涼了

(7) 〈方〉∶痛快;舒服 [very happy]。

如:當幹部的態度好,人家窮也窮得心涼

(8) 通「諒」。誠信 [honest]

民之罔極,職涼善背。——《詩·大雅·桑柔》

詞性變化


◎ 涼 liáng

〈名〉

(1) 秋季 [winter]。

如:涼天(秋天);涼月(涼蟾。秋月);涼宇(涼秋的天空);涼沙(秋天的飛沙);涼夜(秋夜)

(2) 國名 [liang state]。東晉十六國時期建立在今甘肅省一帶的政權,國號皆稱「涼」。有前涼、後涼、北涼、南涼、西涼等

(3) 通「輬」。轀輬,喪車 [funeral carriage]

棺載轀涼車中。——《史記·秦始皇本紀》

(4) 姓

(5) 另見 liàng

常用詞組


涼白開涼拌涼冰冰涼不絲兒涼菜涼牀涼粉涼風涼津津涼快涼涼涼了半截涼帽涼麪涼棚涼氣涼傘涼薯涼爽涼水涼絲絲涼颼颼涼臺涼亭涼蓆涼鞋涼意
 

基本詞義


◎ 涼

涼 liàng

〈動〉

(1) 假借爲「倞」。輔佐 [assist]

涼彼武王。——《詩·大雅·大明》。傳:「佐也。」

又如:涼貳(副貳。特指太子。涼,輔佐)

(2) 把東西放在通風處使乾燥。今作「晾」 [dry in air]。

如:涼衣服

(3) 信,實。通「諒」 [believe]

涼曰不可,覆背善詈。——《詩·大雅·桑柔》

君子作法於涼。——《左傳·昭公四年》

(4) 把熱的東西放置一會兒,讓溫度降低 [make or become cool]。

如:把開水涼一涼再喝

(5) 〈方〉∶冷落,撇在一邊 [treat coldly]。

如:別把客人涼在一邊

(6) 另見 liáng

【漢典】

涼 國語辭典

涼ㄌㄧㄤˊliáng
形
  1. 冷、微寒。如:「涼水」、「涼風」。《詩經·邶風·北風》:「北風其涼,雨雪其雱。」三國魏·曹丕〈燕歌行〉:「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2. 冷清、不熱鬧。如:「荒涼」。《金史·卷八八·列傳·移剌道》:「咸平卿故鄉,地涼事少,老者所宜。」

  3. 惆悵、悲苦。如:「淒涼」。南朝梁·江淹〈別賦〉:「巡曾楹而空揜,撫錦幕而虛涼。」

  4. 淡薄、不善。如:「世態炎涼」。《左傳·莊公三十二年》:「虢多涼德,其何土之能得。」

動
  1. 失望、灰心。《兒女英雄傳》第一回:「登時倒抽了一口氣,涼了半截。」

名
  1. 感冒、風寒。如:「受涼」。《紅樓夢》第一○九回:「就怕他也像晴雯著了涼。」

  2. 朝代名。東晉十六國中,先後據有今大陸地區甘肅之地者,國號皆稱為「涼」,有前涼、後涼等。

  3. 姓。如三國時魏國有涼茂。

涼ㄌㄧㄤˋliàng
動
  1. 置物於通風處,以降低熱度。如:「把茶涼一下。」《新唐書·卷四六·百官志一》:「凡戎器,色別而異處,以衛尉幕士暴涼之。」

  2. 輔助、輔佐。《詩經·大雅·大明》:「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涼彼武王。」

【漢典】
【巳集上】【水】 涼·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8

涼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 涼·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8

【唐韻】【集韻】【韻會】呂張切【正韻】龍張切,𠀤音良。【說文】薄也。【左傳·莊三十二年】虢多涼德。

又風名。【禮·月令】孟秋之月涼風至。

又州名。【廣韻】漢武帝攺雍州爲涼州。

又姓。魏太子太傅山陽涼茂。

又與䣼同。【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

又【唐韻】【集韻】【韻會】力讓切【正韻】力仗切,𠀤音亮。佐也。【詩·大雅】涼彼武王。本亦作諒。【韓詩】作亮。

又信也。【詩·大雅】涼曰不可。

【漢典】
【卷十一】【水】

涼 《說文解字》

【卷十一】【水】
《說文解字》

薄也。从水京聲。呂張切

《說文解字注》

(涼)薄也。涼廁於此者,謂六飲之涼與漿爲類也。鄭司農云:涼,以水和酒也。玄謂涼,今寒粥若糗飯襍水也。許云薄也,葢薄下奪一酒字。以水和酒,故爲薄酒。此用大鄭說也。引伸之爲凡薄之稱,如職涼善背,虢多涼徳,毛、杜皆云涼薄是也。薄則生寒,又引伸爲寒,如北風其涼是也。至字林乃云涼,微寒也。唐殷敬順引之。廣韵,玉篇皆云:凉俗涼字。至集韵乃特出凉字,注云:薄寒曰凉。从水京聲。呂張切。十部。

【漢典】

涼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liɑŋ˧˥; liɑŋ˥˧ 唐代读音 *liɑng日语读音 SUZUSHII USUI MAKOTONI韩语罗马 LYANG现代韩语 량越南语 lương

客家话 [海陆腔] liong2 [客语拼音字汇] liong2 [台湾四县腔] liong2 [梅县腔] liong2 [宝安腔] liong2 [客英字典] liong2粤语 loeng4潮州话 liang5 (lîang)

近代音 來母 江陽韻 平聲陽 糧小空;中古音 來母 陽韻 平聲 良小韻 吕張切 三等 開口;來母 漾韻 去聲 亮小韻 力讓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來母 唐部 ;來母 唐部 ;王力系统:來母 陽部 ;來母 陽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涼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 秦系簡牘 楷書 楷書 楷書
      「涼」 說文‧水部   「涼」 「凉」 「涼」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䣼
凉
晾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梁(liang2)
    2. 䭪(liang2)
    3. 輬(liang2)
    4. 莨(liang2)
    5. 踉(liang2)
    6. 鿄(liang2)
    7. 樑(liang2)
    8. 良(liang2)
    9. 駺(liang2)
    10. 鿌(liang2)
    11. 粱(liang2)
    12. 㹁(liang2)
    13. 亮(liang4)
    14. 靚(liang4)
    15. 輌(liang4)
    16. 䀶(liang4)
    17. 喨(liang4)
    18. 輛(liang4)
    19. 諒(liang4)
    20. 晾(liang4)
    21. 𠒨(liang4)
    22. 踉(liang4)
    23. 凉(liang4)
    24. 倞(liang4)
同部首
    1. 㳁
    2. 洓
    3. 淴
    4. 㴨
    5. 湀
    6. 涔
    7. 潈
    8. 滅
    9. 㴞
    10. 澹
    11. 洹
    12. 浔
同筆畫
    1. 㻃
    2. 䴔
    3. 䂯
    4. 悉
    5. 䇠
    6. 㓱
    7. 惀
    8. 𠋸
    9. 㥍
    10. 啛
    11. 崕
    12. 猓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