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簡繁

異體字

tú

ㄊㄨˊ

部首 水

部外 7

總筆畫 10

繁體 塗

塗 凃 𡌘 滁 途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6D82

左右結構

44134112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iwty|iwgs

eomd

vomf

38194

拼音 tú

注音 ㄊㄨˊ

部首 水 部外 7總筆劃 10

基本區 6D82筆順 4413411234

常 標

涂 基本解釋

● 涂

tú ㄊㄨˊ《廣韻》同都切,平模定。魚部。


  1. 道路。後作「途」。《周禮•地官•遂人》:「百夫有洫,洫上有涂。」
  2. 塗抹;粉飾。後作「塗」。《説文•木部》:「杇,所以涂也。」
  3. 害。《廣雅•釋詁三》:「涂,害也。」
  4. 古月名。十二月稱涂月。《爾雅•釋天》:「十二月為涂。」
  5. 水名。 ①古水名。即今雲南省牛欄江。《説文•水部》:「涂,水。出益州牧靡南山,西北入澠(繩)。」 ②洞渦水(瀟河)支流。在山西省榆次市境。《水經注•洞過(渦)水》:「(洞過)澤南,涂水注之。水出陽邑東北大嵰山涂谷西南,逕蘿蘑亭南,與蔣谷水合。」
  6. 姓。《通志•氏族略三》:「涂氏,洪州人,因水為氏。宋朝登科涂天明、涂正勝、涂壎,並撫州人。」
  7. 「塗」的簡化字。

● 涂

chú ㄊㄨˊ《廣韻》直魚切,平魚澄。


  1. 水名。即今安徽省合肥市東北部之滁河,至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東南流入長江。《廣韻•魚韻》:「涂,水名,在堂邑。」

● 涂

yé 〡ㄝˊ《集韻》余遮切,平麻以。


  1. 〔涿塗〕也作「涿邪」。山名。在今蒙古國車車爾勒格南部。《集韻•麻韻》:「涂,涿涂,山名,在匈奴中。」

英語 surname; name of certain rivers

德語 auftragen (Salbe)​ (Med)​,einschmieren

法語 appliquer,enduire,griffonner,barbouiller,effacer,biffer,rayer

【漢典】

涂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涂 tú

名

(1) (形聲。从水,餘聲。本義:涂水)

(2) 同本義 [Tu River]

(3) 古水名。即今雲南省之牛欄江。發源於尋甸,北流至威寧折向西北,至魯甸縣注入金沙江

涂,水。出 益州牧靡南山,西北入 澠。——《說文》

(4) 洞渦水支流。在山西省榆次縣境

(5) 道路。也作「途」 [road]

出於玉之涂。——《孟子·梁惠王上》

鄉也混然涂之人也。——《荀子·儒效》

涂巷之人也。——《荀子·勸學》

故闢門除涂,以迎吾人。——《荀子·王霸》

又如:涂次(路上;途中);涂夫(路人);涂巷(道路;街坊);涂軌(本指車行之道。引申謂路子,途徑);涂數(途程);涂跡(軌跡,涂徑);塗轍(車輪的痕跡);涂道(路途)

(6) 十二月。古月名 [December]

十二月爲涂。——《爾雅》

(7) 「塗」的簡化字

【漢典】

涂 國語辭典

涂ㄊㄨˊtú
名
  1. 道路。《戰國策·趙策三》:「魯人投其籥,不果納,不得入於魯,將之薛,假涂於鄒。」《漢書·卷二二·禮樂志》:「大朱涂廣,夷石為堂。」通「塗」、「途」。

  2. 姓。如宋代有涂天明、涂正勝。

【漢典】
【巳集上】【水】 涂·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7

涂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 涂·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7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同都切,音徒。水名。【說文】水出益州牧靡南山。西北入澠。

又水名。【水經注】涂水,出陽邑東北大嵰山。

又溝涂也。【周禮·地官·遂人】百夫有洫,洫上有涂。【註】涂容乗車一軌。

又同塗。【周禮·夏官·司險】設國之五溝五涂。【註】五涂徑畛。涂,道路也。

又堂涂也。【爾雅·釋宮】堂涂謂之陳。【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堂涂十有二分。【註】謂階前。若今令甓祴也。【疏】令甓。塼也。祴,塼道也。

又【玉篇】涂涂,露厚貌。

又【爾雅·釋天】十二月爲涂月。

又石名。【山海經】箕尾之山多涂石。

又【廣韻】直魚切【集韻】陳如切,𠀤音除。水名。與滁同。【晉書·宣帝紀】王淩詐言吳人塞涂水。涂水卽滁水。

又【集韻】【韻會】𠀤直加切,音秅。沮洳也。一曰飾也。

又【集韻】余遮切,音耶。涿涂,山名,見【史記·匈奴傳】。

又與余同。涂吾,水名。【山海經註】漢元狩二年,馬出涂吾水中。

【漢典】
【卷十一】【水】

涂 《說文解字》

【卷十一】【水】
《說文解字》

水。出益州牧靡南山,西北入澠。从水余聲。同都切 新附

《說文解字注》

(涂)涂水。出益州牧靡南山,西北入繩。繩,各本譌作澠。今正。牧前志作收,後志作牧。華陽國志:竟作𦫵。李奇曰:靡音麻。收靡卽𦫵麻。常璩曰:𦫵麻縣山出好𦫵麻。收𦫵牧三字皆同紐。𣜩釋益州太守碑牧靡字三見。晉書亦作牧矣。益州郡牧靡,二志同。前志曰:南山臘,涂水所出。西北至越巂入繩,過郡二,行千二十里。水經注若水篇曰:若水,又東,涂水注之。水出建寧郡之收靡縣南山。縣山竝卽草以立名。山在縣東烏句山南五百里,山生收靡,可以解毒。涂水導源臘谷。西北流至越巂入若水。按涂水出臘谷,故漢志謂之臘。涂水,漢志、說文皆云入繩。而水經注云入若水者,善長云若水,又逕越巂大莋縣入繩。繩水出徼外,南逕旄牛道,至大莋與若水合。自下亦通謂之繩水矣。諸書錄記羣水,或言入若,又言注繩,正是異水沿注,通爲一津,隨納通稱也。水道提綱曰:金沙江卽古繩水。鴉龍江一名打沖河,卽古若水。金沙江出番地,至雲南姚安府大姚縣境合鴉龍江,至四川敘州府治宜賓縣西南境入於江。金沙自犛石山發源,至雲南麗江府境已四千二百餘里,自麗江至四川敘州府又二千五百餘里,源遠流長。所受大水數十,小水無數。其爲大江上源無疑也。玉裁謂多以金沙爲大江正源,然非禹貢崏山道江之旨。禹貢於河源江源皆舉其近者,聖人不尙遠略之意。牧靡今何縣,涂水今何水,未審。从水余聲。同都切。五部。按古道塗,塗墍字皆作涂。

【漢典】

涂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ʰu˧˥ 日语读音 MICHI韩语罗马 TO现代韩语 도越南语 dơ

粤语 tou4潮州话 tu5(thû) 〈姓〉tou5(thôu)

近代音 中古音 澄母 魚韻 平聲 除小韻 直魚切 三等 合口;定母 模韻 平聲 徒小韻 同都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模部 ;定母 模部 ;王力系统:定母 魚部 ;定母 魚部 ;

吴语 闽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涂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 秦系簡牘 楷書 楷書 楷書
「涂」 續2.1.5合15484     「涂」 說文‧水部 「涂」 睡.為33 「塗」 「涂」 「涂」
甲骨文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塗
凃
𡌘
滁
途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图(tu2)
    2. 㻠(tu2)
    3. 䣄(tu2)
    4. 跿(tu2)
    5. 㻌(tu2)
    6. 途(tu2)
    7. 塗(tu2)
    8. 䳜(tu2)
    9. 㭸(tu2)
    10. 㻯(tu2)
    11. 䩣(tu2)
    12. 凃(tu2)
同部首
    1. 汔
    2. 涻
    3. 洔
    4. 滹
    5. 灕
    6. 㵑
    7. 瀊
    8. 渄
    9. 涆
    10. 洎
    11. 灟
    12. 淑
同筆畫
    1. 痆
    2. 釖
    3. 宲
    4. 珨
    5. 枽
    6. 烏
    7. 氦
    8. 俶
    9. 奚
    10. 脈
    11. 哵
    12. 羘
初中古詩詞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宋·司马光 《孙权劝学》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