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海枣

拼音 hǎi zǎo

注音 ㄏㄞˇ ㄗㄠˇ

海枣 詞語解釋

解釋
  • 傳說中的果名。典出《晏子春秋•外篇下十三》:“景公謂晏子曰:‘東海之中,有水而赤,其中有棗,華而不實,何也?’晏子對曰:‘昔者秦繆公乘龍舟而理天下,以黃布裹烝棗,至東海而捐其布,彼黃布,故水赤;烝棗,故華而不實’。公曰:‘吾詳問子,何為對?’晏子對曰:‘嬰聞之,詳問者,亦詳對之也’。”後喻虛妄不實的事物。
  • 海棕樹。亦指這種樹所結的果實。其果實又名波斯棗、海棗。因來自海外,故名。
  • -----------------
    國語辭典
    海棗hǎi zǎoㄏㄞˇ ㄗㄠˇ
    1. 植物名。棕櫚科海棗屬,常綠喬木。原產於非洲及小亞細亞一帶。株高約二十三公尺,樹冠由羽狀葉構成。葉片狹長,花是單性,雌雄異株,果實通常為長圓形。形狀、大小、顏色、質地、果肉的黏度,因栽培條件不同而差異很大。也稱為「棗椰子」。

    © 漢典

    海枣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海棗

  • 海棗(學名:Phoenix dactylifera L.)喬木狀,高達35米,莖具宿存的葉柄基部,上部的葉斜升,下部的葉下垂,形成一個較稀疏的頭狀樹冠。葉長達6米;花序爲密集的圓錐花序;雄花長圓形或卵形,具短柄,白色,質脆;花萼杯狀,頂端具3鈍齒;花瓣3,斜卵形。果實長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3.5-6.5釐米,成熟時深橙黃色,果肉肥厚。種子1顆,扁平,兩端銳尖,腹面具縱溝。花期3-4月,果期9-10月。
  • 原產西亞和北非。中國福建、廣東、廣西、雲南等省區有引種栽培,在雲南元謀露地栽培能結實。海棗是乾熱地區重要果樹作物之一,且有大面積栽培,尤以伊拉克爲多,佔世界的1/3。除果實供食用外,其花序汁液可製糖,葉可造紙,樹幹作建築材料與水槽,樹形美觀,常作觀賞植物。(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海薻
      2. 海藻
      3. 海薻
      4. 海藻
      5. 醢醓
      6. 醢石
      7. 醢酱
      8. 酼鸡
      9. 胲颊
      10. 醢脯
      11. 棁藻
      12. 黻藻
      13. 沃澡
      14. 提早
      15. 趁早
      16. 前藻
    相關詞語
      1. 海鹤
      2. 海川螺
      3. 海鬼
      4. 海通
      5. 海风
      6. 海澨
      7. 志在四海
      8. 河海
      9. 还海
      10. 脑海
      11. 狂海
      12. 誓海
      13. 枣猫
      14. 枣木
      15. 枣昏
      16. 枣花
      17. 枣下
      18. 枣子
      19. 梬枣
      20. 枵枣
      21. 肉枣
      22. 嫁枣
      23. 弱枝枣
      24. 沙枣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