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wú

ㄨˊ

部首 水

部外 7

總筆畫 10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6D6F

左右結構

441125125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igkg

emmr

vbxj

31161

拼音 wú

注音 ㄨˊ

部首 水 部外 7總筆劃 10

基本區 6D6F筆順 4411251251

標

浯 基本解釋

● 浯

wú ㄨˊ


  1. 〔~水〕水名,在中國山東省。
【漢典】

浯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浯 Wú

名

(1) 水名 [Wu River]。在山東省東部。源出沂山東麓,東北流經安丘、諸城兩縣境入濰河

(2) 山名 [Wu mountain]。在山東省莒縣北,又名巨平山、壺山

浯水注之。水出 浯山,世謂之巨平山也。——《水經注》

(3) 古地名。即「蒼梧」 [Wu,an ancient place]。在今廣西境內

以像湡、 浯。——《淮南子》

【漢典】

浯 國語辭典

浯ㄨˊwú
  1. 參見「浯水 」條。

【漢典】
【巳集上】【水】 浯·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7

浯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 浯·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7

【唐韻】五乎切【集韻】【韻會】【正韻】訛胡切,𠀤音吾。水名。【說文】水出琅邪靈門壷山,東北入濰。

又溪名。【廣輿記】浯溪,在永州府祁陽縣。

又江名。【陳懋仁·泉南雜志】泉州有浯江。

【漢典】
【卷十一】【水】

浯 《說文解字》

【卷十一】【水】
《說文解字》

水。出琅邪靈門壺山,東北入濰。从水吾聲。五乎切

《說文解字注》

(浯)浯水。出琅邪靈門壷山。東北入濰。琅邪郡靈門、見前志。今山東沂州府莒州州北百二十里有靈門城。前志靈門下曰。壷山、浯水所出。東北入淮。淮當作維。字之誤也。水經注曰。濰水、又北逕平昌縣故城東。又北浯水注之。水出浯山。世謂之巨平山。許愼言水出靈門山。世謂之浯汶矣。其水東北逕姑幕縣故城東。又東北逕平昌縣故城北。又東北流、注於濰水。今浯水自莒州流入渚城縣畍。東北流、逕安丘縣東南入濰水。从水。吾聲。五乎切。五部。

【漢典】

浯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wu˧˥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ng2 ngu2 [客英字典] ng2 [海陆腔] ng2 ngu2粤语 ng4潮州话 污5(娱)

近代音 影母 魚模韻 平聲陽 吾小空;中古音 疑母 模韻 平聲 吾小韻 五乎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疑母 模部 ;王力系统:疑母 魚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浯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浯」 說文‧水部「浯」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日本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无(wu2)
    2. 祦(wu2)
    3. 禑(wu2)
    4. 吾(wu2)
    5. 蕪(wu2)
    6. 鋙(wu2)
    7. 芜(wu2)
    8. 铻(wu2)
    9. 䫓(wu2)
    10. 鼯(wu2)
    11. 㹳(wu2)
    12. 洖(wu2)
同部首
    1. 洆
    2. 滘
    3. 溵
    4. 汊
    5. 㴟
    6. 汿
    7. 潻
    8. 泡
    9. 瀖
    10. 㶓
    11. 涳
    12. 洗
同筆畫
    1. 盋
    2. 鬯
    3. 娣
    4. 耙
    5. 従
    6. 琊
    7. 辁
    8. 䏩
    9. 倢
    10. 峩
    11. 舭
    12. 脄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