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 基本解釋
● 洮
- 水名。①黃河上游支流,在甘肅省西南。通稱洮河。《漢書•地理志下》:「臨洮,洮水,出西羌中,北至袍罕東入河。」《水經注•河水》:「《沙州記》曰:『洮水與墊江水俱出嵹臺山,山南即墊江源,山東則洮水源』……自洮嵹南北三百里中,地草徧是龍鬚而無樵柴。」 ②古水名。山西省涑水上游支流。《左傳•昭公元年》:「臺駘能業其官,宣汾、洮,障大澤,以處大原。」杜預注:「汾、洮,二水名。」 ③源自廣西壯族自治區全州縣西。《水經注•湘水》:「洮水岀縣西南大山,東北逕其縣南,即洮水以立稱矣……其水東流注于湘水。」
- 古地名。①春秋時屬曹。在今河南省濮陽市東南。《春秋•僖公八年》:「公會王人、齊侯、宋公、衛侯、許男、曹伯、陳世子款,盟于洮。」杜預注:「洮,曹地。」②春秋時魯地。在今山東省甯陽縣東北。《春秋•莊公二十七年》:「春,公會杞伯姬于洮。」杜預注:「洮,魯地。」
- 古州名。北周保定元年(西元561年)置,治美相縣(今甘肅省臨潭縣)。
- 盥洗。《集韻•韻》:「洮,盥也。」《書•顧命》:「甲子,王乃洮頮水。」孔穎達疏:「頮是洗面,知洮為盥手。」
- 同「淘」。淘洗。 《廣韻•豪韻》:「洮,清汰也。」 《齊民要術•作菹藏生菜法》:「木耳菹:取棗、桑、榆、柳樹邊生,猶軟溼者,煮五洮,去腥汁,出,置冷水中,淨洮。」 《後漢書•陳元傳》:「解釋先聖之積結,洮汰學者之累惑。」
● 洮
- 湖名。又名長蕩湖、長塘湖,在江蘇省漂陽市、金壇市兩市境內。《廣韻•宵韻》:「洮,五湖名。《風土記》云:『陽羡縣西有洮湖,别名長塘湖。』」
● 洮
- 古水名。在江淮之間。《集韻•晧韻》:「洮,水名。在江淮間。」《史記•高祖本紀》:「漢將别擊布軍洮水南北。」裴駰集解:「徐廣曰:洮,音道。在江、淮間。」
英語 cleanse; river in Gansu province
德語 reinigen
法語 nettoyer,(nom d'une rivière)
洮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洮 Táo
名
(1) (形聲。從水,兆聲。本義:洮水)
(2) 同本義 [Tao River]
洮,洮水出 隴西臨洮,東北入 河——《說文》
(3) 在甘肅省西南部,黃河上游支流,源出甘肅、青海邊境的西傾山東麓,東流到岷縣折向北,經臨洮縣到毛簾峽附近入黃河。長500餘公里。通稱洮河
(4) 古地名 [Tao town]
(5) 春秋時曹地
盟於洮。——《春秋·僖公八年》。注:「 曹地,在今 山東曹州府。」
(6) 故址在今山東省鄄城西
(7) 春秋時魯地
公會杞伯姬於 洮。——《左傳·莊公二十七年》。注:「 魯地。」
(8) 故址在今山東省泗水縣境
詞性變化
動
(1) 沖洗 [wash]
王乃洮頮水。——《書·顧命》
所以洮汰滌盪至意,使之無凝竭底滯捲握而不散也。——《淮南子·要略》
解釋先聖之積結,洮汰學者之累惑。——《後漢書·陳元傳》
(2) 又如:洮頮(盥洗);洮盥(盥洗);洮洮(形容人品高潔)
(3) 打撈 [fish]
他們第二天清早便在遼河一帶洮河,想洮得你的屍首。—— 郭沫若《星空》
常用詞組
洮 國語辭典
-
湖泊名。位於大陸地區江蘇省溧陽、金壜兩縣境內。也稱為「長蕩湖」、「長塘湖」。
【唐韻】土刀切【集韻】【韻會】【正韻】他刀切,音叨。【說文】水出隴西臨洮,東北入河。
又水名。【前漢·地理志】零陵郡有洮陽縣。【水經注】洮水,出洮陽縣西南大山。
又水名,在晉地。【左傳·昭元年】宣汾洮障大澤,以處太原。
又地名。【左傳·莊二十七年】公會杞伯姬于洮。【註】洮,魯地。【僖八年】盟于洮。【註】洮,曹地。
又淸汰也。【後漢·陳元傳】洮汰學者之累惑。【註】猶洗濯也。
又盥也。【書·顧命】王乃洮頮水。【註】洮,髮也。【正義】洗手謂之洮。
又【集韻】【韻會】徒刀切,音桃。義同。
又【廣韻】【集韻】【正韻】餘招切,音遙。湖名。【風土記】陽羨縣西有洮湖。
又【集韻】杜皓切,音道。水名。【史記·高祖紀】漢將別擊布軍洮水南北。
又直沼切,音趙。義同。
水。出隴西臨洮,東北入河。从水兆聲。土刀切
(洮)洮水。出隴西臨洮,東北入河。隴西郡臨洮,二志同。前志臨洮下曰:洮水出西羌中,北至枹罕,東入西。枹罕屬金城郡。東入西,西字誤,當依水經注作東入河。水經曰:河水又東入塞,過敦煌酒泉張掖郡南,又東過隴西河關縣北,洮水從東南來流注之。酈注引段國沙州記曰:洮水與墊江水俱出嵹臺山,山南卽墊江源,山東卽洮水源。按嵹臺山卽西頃山也。墊江卽入西漢水之白水也。今甘肅蘭州府狄道州州西南二百二十里有臨洮城,漢縣也。今洮河出洮州衞西南邊外之西傾山東麓,東北流經狄道州南,至蘭州府西境入河,曰洮口,行八百餘里。从水兆聲。土刀切。二部。按洮爲地名、水名極多。又爲洮頮。又爲洮汱、洮米。皆用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