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泥鳅

拼音 ní qiū

注音 ㄋㄧˊ ㄑㄧㄡ

泥鳅 詞語解釋

解釋

◎ 泥鰍 níqiu

[loach] 與鯉科魚類近緣,但外形和習性與鮎類魚相似,身體圓柱形,尾端側扁,鱗小,有粘液,背部黑色,有斑點,腹面白色或灰色。頭小而尖,嘴有須五對。常生活在河湖、池沼、水田等處,潛伏泥中

-----------------
國語辭典
泥鰍ní qiu ㄋㄧˊ ˙ㄑㄧㄡ
  1. 動物名。溫帶淡水魚類。體形圓長,腹部扁平,背部蒼黑色,腹部淡褐色或灰黃色,用腸管吸氣,肛門排氣。全身無鱗片,黏滑難捉。分布廣泛,種類亦多,共有十餘種。

英語 loach, mud fish, CL:條|条[tiao2]

德語 Ostasiatischer Schlammpeitzger

法語 loche d'étang

© 漢典

泥鳅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泥鰍 (動物)

  • 泥鰍(學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屬鰍科。形體小,細長,只有三、四寸。且它體形圓,身短,皮下有小鱗片,顏色青黑,渾身沾滿了自身的粘液,因而滑膩無法握住。前段略呈圓筒形。後部側扁,腹部圓,頭小、口小、下位,馬蹄形。眼小,無眼下刺。須5對。鱗極其細小,圓形,埋於皮下。體背部及兩側灰黑色,全體有許多小的黑斑點,頭部和各鰭上亦有許多黑色斑點,背鰭和尾鰭膜上的斑點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顯的黑斑。其他各鰭灰白色。泥鰍廣泛分佈於亞洲沿岸的中國、日本、朝鮮、俄羅斯及印度等地。在中國分佈各地。南方分佈較多,北方不常見。全年都可採收,夏季最多,泥鰍捕捉後,可鮮用或烘乾用。可食用、入藥。泥鰍被稱爲“水中之參”,生活在湖池,是營養價值很高的一種魚,它和其它的魚不相同,無論外表,體形,生活習性都不同,是一種特殊的鰍類。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尼邱
      2. 鲵鳅
      3. 尼丘
      4. 尼邱
      5. 麑裘
      6. 鲵鳅
      7. 尼丘
      8. 尼寺
      9. 鲵鱼
      10. 尼师坛
      11. 鲵齿
      12. 尼采
      13. 呢绒
      14. 郊丘
      15. 东家丘
      16. 谢邱
      17. 咸丘
      18. 金邱
      19. 二丘
    相關詞語
      1. 泥子
      2. 泥首
      3. 泥石流
      4. 泥菩萨
      5. 泥蟠
      6. 泥珠
      7. 崴泥
      8. 香泥
      9. 朱泥
      10. 蟠泥
      11. 一丸泥
      12. 涂泥
      13. 鳅鳝
      14. 鳅蛑
      15. 鳅鮀
      16. 鳅鮆
      17. 鳅鳣
      18. 鳅鱽
      19. 海鳅
      20. 鲵鳅
      21. 鲯鳅
      22. 江鳅
      23. 黑不溜鳅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