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gǔ

yù

ㄍㄨˇ

ㄩˋ

部首 水

部外 4

總筆畫 7

淈 𡿯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區 U+6C69

左右結構

441251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ijg

ea

vkvv

36100

拼音 gǔ yù

注音 ㄍㄨˇ ㄩˋ

部首 水 部外 4總筆劃 7

基本區 6C69筆順 4412511

標

汩 基本解釋

● 汩

gǔ ㄍㄨˇ


  1. 水流的樣子:~流(急流)。~~(水流動的聲音或樣子)。
  2. 治理,疏通:決~九川。
  3. 擾亂:「天公豈物欺,若此~時序」。
  4. 涌出的泉水。
  5. 沉沒(mò):~沒(mò)。

● 汩

yù ㄩˋ


  1. 迅疾的樣子:悲風~起。

英語 run swiftly

德語 - ,bestürzt, irritiert (Adj)

法語 confus,éteint

【漢典】

汩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汩 gǔ

動

(1) (形聲。从水,曰( yuè)聲。本義:治水,疏通)

(2) 同本義 [regulate rivers and watercourses]

汩,治水也。——《說文》

決汩九川。——《國語·周語》

不住汩鴻,師何以尚之?——《楚辭·屈原·天問》

又如:汩鴻(治理洪水);汩越(治理)

(3) 發咯咯聲 [gurgle],發出一種近似液體流動的聲音。

如:崩雲霄雨,瀝瀝汩汩

詞性變化


◎ 汩 gǔ

動

(1) 弄亂;擾亂 [disorder]

我聞在昔,鯀洪水,汩陳其五行。——《書·洪範》

與汩俱出。——《莊子·達生》

又如:汩亂(擾亂,混亂);汩湮(惑亂湮滅);汩陳(錯亂陳列);汩和(擾亂和氣);汩泥(攪渾泥沙)

(2) 沉迷 [indulge;wallow]。

如:汩溺(沉迷;迷惑);汩喪(淪喪);汩振(淪落;沒落)

(3) 淹沒;湮滅 [submerge;flood]

羲和,羲和,汝奚汩沒於荒淫之波?——李白《日出入行》

又如:汩滅(形跡、印象等消滅;磨滅);汩漱(淹沒沖刷);汩暗(湮沒不明)

◎ 汩 gǔ

〈象〉

(1) 汩都都(水流聲);汩碌碌(象聲詞。多形容轉動聲)

(2) 另見 yù

常用詞組


汩沒
 

基本詞義


◎ 汩 yù

形

(1) 疾行 [rapid]

汩餘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楚辭》。王逸注:「汩,去貌,疾若水流也。」

又如:汩汩(水急流的樣子);汩徂(疾行);汩話(水疾流的樣子);汩流(急流);汩越(水涌的樣子)

(2) 另見 gǔ

【漢典】

汩 國語辭典

汩ㄍㄨˇgǔ
動
  1. 亂。《抱朴子·外篇·用刑》:「夫法不立,則庶事汩矣。」宋·王安石〈送潮州呂使君〉詩:「有若大顛者,高材能動人。亦勿與為禮,聽之汩彝倫。」

  2. 埋沒、消滅。唐·韓愈〈雜說〉:「感震電,神變化,水下土,汩陵谷。」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滇遊日記十二》:「自橋為水汩,乃取道翁溪。」

副
  1. 水急流的樣子。《楚辭·屈原·九章·懷沙》:「浩浩沅湘,分流汩兮。」

汩ㄩˋyù
形
  1. 急速。《楚辭·屈原·離騷》:「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2. 潔淨。《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汩磑磑以璀璨,赫燡燡而爥坤。」

【漢典】
【巳集上】【水】 汩·康熙筆画:8 ·部外筆画:4

汩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 汩·康熙筆画:8 ·部外筆画:4

【唐韻】于筆切【集韻】【韻會】越筆切,𠀤音䫻。水流也。與𡿯同。【楚辭·九章】浩浩沅湘兮,分流汩兮。【王逸註】汩流也。

又疾貌。【揚子·方言】汩遙,疾行也。南楚之外曰汩,或曰遙。【司馬相如·上林賦】滭沸宓汩。【註】宓汩,去疾也。

又淨貌。【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汩磑磑以璀璨。【註】汩,淨貌。

又汩越,光明貌。【何晏·景福殿賦】羅疎柱之汩越。

又拂汩,鼓動之貌。【揚雄·甘泉賦】帷弸彋其拂汩兮,稍暗暗而靚深。

【漢典】
【卷十一】【水】

汩 《說文解字》

【卷十一】【水】
《說文解字》

治水也。从水曰聲。于筆切文四百六十八 重二十二(文四百六十四 重二十五)

《說文解字注》

(汩)治水也。天問:不任汩鴻,師何以尚之。王云:汩,治也。鴻,大水也。引伸之,凡治皆謂汩。書序汨作。汩,治也。汩本訓亂,如亂之訓治。故洪範汩陳其五行。汩,亂也。上文淈訓濁,而釋詁云:淈,治也。郭景純云:淈汩同。从水曰聲。于筆切。十五部。俗音古忽切。訓汩𣳚,汩亂。文四百六十五宋本五作八,今𠜂𤃴篆,補池篆。 重二十三今補濂篆。

【漢典】

汩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ku˨˩˦; jy˥˧ 唐代读音 guət日语读音 NAGARERU韩语罗马 YUL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jat7 je1 [客英字典] jet7 [海陆腔] zat7 ze1 [梅县腔] gut7 [宝安腔] gut7 [客语拼音字汇] gud5 med6粤语 gwat1潮州话 哥温8(滑)

近代音 中古音 喻云母 術韻 入聲 䫻小韻 于筆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見母 沒部 ;王力系统:見母 物部 ;

吴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汩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 秦系簡牘 楷書 楷書 楷書
    「汩」 帛甲3.29 「汩」 說文‧水部       「汩」
楚系簡帛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内地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淈
𡿯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濲(gu3)
    2. 罟(gu3)
    3. 𠑹(gu3)
    4. 盬(gu3)
    5. 薣(gu3)
    6. 扢(gu3)
    7. 鈷(gu3)
    8. 䀇(gu3)
    9. 蠱(gu3)
    10. 抇(gu3)
    11. 古(gu3)
    12. 钴(gu3)
    13. 惐(yu4)
    14. 遹(yu4)
    15. 忬(yu4)
    16. 㰲(yu4)
    17. 㲾(yu4)
    18. 𠄛(yu4)
    19. 钰(yu4)
    20. 㤢(yu4)
    21. 寓(yu4)
    22. 蘌(yu4)
    23. 㳚(yu4)
    24. 栯(yu4)
同部首
    1. 滙
    2. 㳸
    3. 渭
    4. 溿
    5. 㶌
    6. 涾
    7. 淄
    8. 澔
    9. 㳕
    10. 涪
    11. 渟
    12. 浹
同筆畫
    1. 芧
    2. 訁
    3. 杍
    4. 姊
    5. 佧
    6. 皂
    7. 車
    8. 含
    9. 𠚈
    10. 佁
    11. 扻
    12. 㫕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