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湖 jiānghú
(1) [rivers and lakes]∶河流湖泊
遠涉江湖。——《資治通鑑》
(2) [all corners of the country]∶指四方各地
轉徙於江湖。——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走江湖
流落江湖
(3) [itinerant entertainer and quack]∶舊時指四處流浪、靠賣藝、賣藥等生活的人,也指這種人所從事的行業。
(4) [live in seclusion]∶隱士居處
處江湖之遠。——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
江河湖泊,三江五湖。《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傳》:「乃乘扁舟,浮於江湖。」《三國演義.第八五回》:「丕曰:『朕已遣三路大兵伐吳,安有不勝之理?』尚書劉曄曰:『……更有江湖之阻,不可卒制。』」
-
四方之地。漢.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江湖未靜,不可讓位。」
-
隱士所居之處。《南史.卷七五.隱逸傳.序》:「或遁跡江湖之上,或藏名巖石之下。」宋.范仲淹〈岳陽樓記〉:「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
在外閱歷甚多,練達世故的人。如:「老江湖」。
英語 rivers and lakes, around the whole country, cf 两江 and 两湖, Jiangnan, Jiangxi, Hubei, Hunan provinces in Qing times, vagrant, itinerant (esp. entertainer, swindler, quack doctor etc)
德語 Flüsse und Seen, überall (Eig, Pers)
法語 fleuves et lacs, charlatanisme
江湖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江湖 (漢語詞彙)
- 江湖,漢語詞彙。拼音:jiāng hú。在中國文化中有多重引申含義。江湖的本義是指廣闊的江河、湖泊,後衍生出“天下”的意思,與河流、湖泊就沒有關係了。後來也泛指古時不接受當權控制指揮和法律約束而適性所為的社會環境。因此,江湖一詞逐漸演變成較為多面或特定的用語。
wikipedia
江湖,是一個古老的漢語詞彙,在《史記》中是指“江河”和“湖泊”的合稱,而在中國文化中又有多重引申意義,用於指稱“四方之地”,其中包含各種不同的場景或感情語境。
江湖一詞使用於指代場景,比喻人與人之間互相交流來往的某個場合,指涉的物件並不固定,要看上下文決定,可以是指人們四處生活的民間社會、商幫聚會的碼頭、龍蛇混雜的市井、遊俠結交與爭鬥的武林、隱士遠離朝堂而歸去的隱居處所、同行彼此競爭利益的職業圈子、流氓份子結交義氣的黑社會等的代名詞;“江湖”一詞上升成為政治鬥爭概念時,結黨立派的官場也可以是一種江湖。
江湖一詞使用于表達人生情感,形容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可以是恩怨糾纏的爭鋒宿敵、萍水相逢的點頭之交、你來我往的利益交易、推杯換盞的一生知己、轉身相忘于江湖的過客;或者形容人與人之間的事情變幻莫測,世間浩蕩,人心險惡,其中可以是初入社會的無畏闖蕩、求生求存的拼搏、人際關係的拉扯羈絆、爾虞我詐的爭權奪利、善念與惡念之間的掙扎、身不由己的無奈、無法突破重圍的引退、再展拳腳的重出江湖。故此人生閱歷甚多,練達世故人情的人,被稱之為“老江湖”。
佛教禪宗亦有“江湖”的禪林用語,典故來自禪宗叢林發祥地江西、湖南,昔日禪門心法弘傳的時代,走訪兩地參禪悟道的學僧不勝枚數,這樣的學習風氣在禪林中被稱為“走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