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气臌

拼音 qì gǔ

注音 ㄑㄧˋ ㄍㄨˇ

气臌 詞語解釋

解釋

◎ 氣臌 qìgǔ

[tympanites] 中醫指由於氣不通而引起的鼓脹

© 漢典

气臌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氣臌

  • 氣臌[tympanites] 中醫指由於氣不通而引起的鼓脹
  • 因於脾虛氣滯或因於七情鬱結、氣機壅寒。
  • 症見胸腹脹滿不適,按之仍覺柔軟,伴有氣逆,噯氣等症狀。腹大、青筋顯露,膚色蒼黃,四肢消瘦等。
  • 易併發四肢消瘦,神疲乏力等症。
  • 水腫表現爲手指按壓皮下組織少的部位(如小腿前側)時,有明顯的凹陷。祖國醫學稱之爲“水氣”,亦稱爲“水腫”。水腫是一個常見的病理過程,其積聚的體液來自血漿,其鈉與水的比例與血漿大致相同。習慣上,將過多的體液在體腔中積聚稱爲積水( hydrops )或積液,如胸腔積水、腹腔積水、心包積水等。
  • 各種原因導致的體內水液運行障礙,水溼停留,泛溢肌膚,引起頭面部、四肢、甚至全身浮腫的病症,稱水腫。
  • 宜於健脾行氣之中, 加引水之品,勿以水臌法治之。
  • 方一:白朮 茯苓 薏仁( 各壹兩) 甘草 肉桂( 各壹分) 枳殼( 伍分) 人蔘 神曲 車前子 蘿蔔子( 各壹錢) 山藥( 伍錢)
  • 水煎服。
  • 初服若覺有礙,久之自有大功,三十劑而愈矣,亦忌食鹽秋石。
  • 方二:雞胵湯
  • 【處方】生雞內金4錢(去淨瓦石糟粕,搗碎),於術3錢,生杭芍4錢,柴胡2錢,廣陳皮2錢,生薑3錢。
  • 【功能主治】氣鬱成臌脹,兼治脾胃虛而且鬱,飲食不能運化。
  • 【用法用量】水煎服。
  • 若小便時覺熱,且色黃赤者,宜酌加滑石數錢。
  • 【各家論述】雞內金爲雞之脾胃,中有瓦石銅鐵皆能消化,其善化有形瘀積可知,故能直入脾中,以消化血管之瘀滯;而又以白朮之健補脾胃者駕馭之,則消化之力愈大;柴胡,《本經》謂主腸胃中飲食積聚,能推陳致新,其能佐雞內金消瘀可知,且與陳皮並用,一升一降,而氣自流通也;用芍藥者,因其病雖系氣臌,亦必挾有水氣,芍藥善利小便,即善行水,且與生薑同用,又能調和營衛,使周身之氣化流通也。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气蛊
      2. 气骨
      3. 契骨
      4. 鼜鼓
      5. 奇古
      6. 泣辜
      7. 奇股
      8. 气骨
      9. 起骨
      10. 契骨
      11. 契合金兰
      12. 汽水
      13. 弃车走林
      14. 器件
      15. 汽机
      16. 契爱
      17. 多骨
      18. 荡汩
      19. 货郎鼓
      20. 茶皷
      21. 妍皮不裹痴骨
      22. 擢筋割骨
    相關詞語
      1. 气烘烘
      2. 气岸
      3. 气态
      4. 气喘如牛
      5. 气秀
      6. 气韵
      7. 轻气
      8. 一脱气
      9. 稚气
      10. 消气
      11. 麤心浮气
      12. 酒气
      13. 臌胀
      14. 水臌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