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jiā

ㄐㄧㄚ

部首 毛

部外 5

總筆畫 9

袈 𣭋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6BE0

上下结构

532513115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lktn|ekeb

krhqu

ymjm

46714

拼音 jiā

注音 ㄐㄧㄚ

部首 毛 部外 5總筆劃 9

統一碼 6BE0筆順 532513115

毠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毠

jiā ㄐㄧㄚˉ

     ◎ 古同“袈”。

© 漢典
【辰集下】【毛】 毠·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5

毠 《康熙字典》

【辰集下】【毛】 毠·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5

【集韻】居牙切,音嘉。與𧛣同。毛衣謂之𧛣裟。或作毠,亦作袈。【西域記】僧祗支,正云僧迦鵄,此云覆腋衣。竺道祖云:魏時請僧於內,作此衣,因綴於左邊祗支上。今號兩袖曰偏衫,七條曰鬱多羅僧。用三種壞色,靑、黑、木蘭。靑謂銅靑,黑謂雜泥,木蘭卽樹皮色。應法師舊作𣮫㲚,葛洪改袈裟。具云迦羅紗曳,此云不正色。○按諸說𣮫㲚卽袈裟也。古織毛爲之,故从毛,後用布,故从衣。

© 漢典

毠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ɕiĄ˥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毠 字源字形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袈
𣭋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挾(jia1)
    2. 挟(jia1)
    3. 泇(jia1)
    4. 㔖(jia1)
    5. 拁(jia1)
    6. 抸(jia1)
    7. 徍(jia1)
    8. 家(jia1)
    9. 伽(jia1)
    10. 耞(jia1)
    11. 跏(jia1)
    12. 嘉(jia1)
同部首
    1. 毶
    2. 毾
    3. 㲱
    4. 㲍
    5. 氊
    6. 氇
    7. 毤
    8. 㲌
    9. 毻
    10. 㲑
    11. 毟
    12. 毵
同筆畫
    1. 览
    2. 背
    3. 哘
    4. 垥
    5. 䂜
    6. 徆
    7. 𠉀
    8. 宨
    9. 畇
    10. 轲
    11. 㤐
    12. 玲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