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qí

ㄑㄧˊ

部首 止

部外 4

總筆畫 8

岐 䅩 枝 𣥖 跂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6B67

左右结构

2121125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hfcy

ymje

iiex

24147

拼音 qí

注音 ㄑㄧˊ

部首 止 部外 4總筆劃 8

統一碼 6B67筆順 21211254

次 通 標

歧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歧

qí ㄑㄧˊ

  1. 岔道,偏離正道的小路:~途(岔道,喻錯誤的道路,如“誤入~~”)。
  2. 不相同,不一致:~義。~視。

英語 fork of road; branching off

德語 abweichend, divergierend

法語 bifurcation,haut,escarpé,erroné

© 漢典

歧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歧 qí

〈形〉

(1) (同“跂”。形聲。從止,支聲。或作“岐”。本義:多餘的腳趾)

(2) 同本義 [having extra toes]

跂,《說文》:“足多指也。”或作枝歧。——《集韻》

歧趾而臚情。——張衡《思玄賦》

(3) 叉開,事物錯出 [forked;branching]

物兩爲歧。——《爾雅·釋名》

歧舌國。——《山海經·海外南經》

光歧儼其偕列。——潘岳《笙賦》

無爲在歧途。——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多歧路。——唐· 李白《行路難》

(4) 又如:歧歧(禽鳥舉翅飛行的樣子);歧旨(歧義);歧言(指離別之言);歧意(二心)

(5) 不同,不一致,有差別 [divergent;different]。如:歧雜(錯雜;紛亂);歧趨(不同的趨向)

(6) 聰穎 [wise]。如:歧嶷(謂幼年聰慧);歧秀(聰慧出衆)

詞性變化

◎ 歧 qí

〈名〉

(1) 岔路 [branch road;forked road]

路旁一歧東上。——《徐霞客遊記·遊黃山記》

(2) 亦指走入歧路

大道以多歧亡羊。——《列子·說符》

(3) 又如:歧旁(旁出的岔路);歧道(歧路,岔路);歧阻(道路阻塞)

(4) 指正式或正當途徑以外的其他途徑 [branch]。如:歧差(差誤);歧誤(差錯,錯誤)

常用詞組


歧出
© 漢典

歧 國語辭典

歧ㄑㄧˊqí
名
  1. 分岔的道路。《列子·說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文選·左思·蜀都賦》:「羲和假道於峻歧,陽鳥迴翼乎高標。」

形
  1. 分岔不一致的、有差別的。如:「歧義」。《文選·曹植·美女篇》:「美女妖且閑,采桑歧路間。」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詮賦》:「賦自詩出,分歧異派。」

© 漢典
【辰集下】【止】 歧·康熙筆画:8 ·部外筆画:4

歧 《康熙字典》

【辰集下】【止】 歧·康熙筆画:8 ·部外筆画:4

【廣韻】巨支切【集韻】翹移切,𠀤音祁。【集韻】同跂。足多指也。或作枝。

又歧路也。【顏延之·赭白馬賦】臨歧矩步。【註】歧,歧路也。《爾雅》曰:二達謂之歧。【後漢·張堪傳】麥穗兩歧。【註】一莖兩穂,如歧路之二達。

又歧歧,飛行貌。【潘岳·笙賦】翾翾歧歧。 通作岐。

又【玉篇】古文𨙸字。註詳邑部四畫。

© 漢典
【卷二】【足】

跂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歧”字頭,請參考“跂”字:)
【卷二】【足】
『說文解字』

足多指也。从足支聲。巨支切文八十五 重四

『說文解字注』

(跂)足多指也。从足。支聲。巨支切。十六部。按足部當終於路。蹸字跂字不當廁此。莊子。駢拇枝指。字只作枝。跂葢俗體。

© 漢典

歧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ɕʰi˧˥ 唐代读音 ghiɛ日语读音 YUBI WAKARERU韩语罗马 KI现代韩语 기

客家话 [客语拼音字汇] ki2 [海陆腔] ki1 kia5 [客英字典] ki1 [陆丰腔] ki3 [台湾四县腔] ki1 kia5 [宝安腔] ki1 ki2粤语 kei4潮州话 之丸1 哥衣1 , zin1 gi1(chiⁿ ki)

近代音 中古音 群母 支韻 平聲 祇小韻 巨支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溪母 齊部 ;王力系统:羣母 支部 ;

吴语 赣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歧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岐」。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㟚」 說文古文「歧」
「𨙸」 說文‧邑部
「岐」 說文或體
說文小篆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岐
䅩
枝
𣥖
跂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綥(qi2)
    2. 䅲(qi2)
    3. 旂(qi2)
    4. 㫅(qi2)
    5. 鬐(qi2)
    6. 㟓(qi2)
    7. 鲯(qi2)
    8. 䟚(qi2)
    9. 肵(qi2)
    10. 蚑(qi2)
    11. 其(qi2)
    12. 艩(qi2)
同部首
    1. 正
    2. 歯
    3. 歫
    4. 此
    5. 歨
    6. 歭
    7. 歰
    8. 㱒
    9. 武
    10. 止
    11. 歮
    12. 歸
同筆畫
    1. 若
    2. 𠔑
    3. 旽
    4. 拦
    5. 㐩
    6. 刽
    7. 怏
    8. 坺
    9. 拊
    10. 妶
    11. 𠈧
    12. 㢤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