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動〉
(1) (形聲。從欠,其聲。“欠”與出氣、說話有關。本義:欺騙)
(2) 同本義 [deceive;cheat]
欺,詐欺也。——《說文》
仁義修立謂之任,反任爲欺。——《賈子道術》
祿不遂行茲謂欺。——《京房易傳》
徒見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3) 又
尚不相欺。
甚矣哉爲欺也。——明· 劉基《賣柑者言》
(4) 又
世之爲欺者。
(5) 又如:欺誑(欺瞞);欺上罔下(對上欺騙,對下隱瞞);欺誕(誇大欺騙);欺謾(欺騙);欺三瞞四(隱蔽實情欺騙他人);欺天罔人(騙天騙人);欺天罔地(欺騙天地。極言人之背理昧心);欺心(自己欺騙自己心懷不軌,起壞心思);欺君罔上(欺騙矇蔽君上)
(6) 欺詐,用狡猾奸詐的手段騙人 [blackmail;fraud]
蘇秦欺寡人。——《戰國策·秦策》。注:“詐也。”
欺誣詐僞也。——《荀子·性惡》。注:“誑也。”
(7) 又如:欺謬(欺詐背信);欺猾(欺詐奸猾);欺罔(詐騙迷惑);欺詭(欺詐);欺弊(欺詐矇騙)
(8) 欺壓,欺侮 [bully]
南村羣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爲盜賊。——唐· 杜甫《茅屋爲秋風所破歌》
(9) 又如:欺藐(欺負小看);仗勢欺人;欺蔑(欺負蔑視);欺傲(欺侮輕慢);欺枉(欺負)
詞性變化
〈形〉
見南郭子,果若欺魄焉,而不可與接。——《列子·仲尼》
常用詞組
欺 國語辭典
詐騙。如:「欺騙」、「詐欺」、「欺世盜名」、「自欺欺人」。《戰國策·秦策一》:「反覆東山之君,從以欺秦。」
凌辱、欺負。唐·姚合〈寄王度居士〉詩:「天公與貧病,時輩復輕欺。」《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員外途窮懺悔》:「公子倚勢欺人,無所不至。」
壓倒、勝過。唐·杜牧〈張好好詩〉:「飄然集仙客,諷賦欺相如。」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一折》:「文欺百里奚,武勝秦姬輦。」
【唐韻】去其切【集韻】【韻會】丘其切,𠀤音僛。【說文】詐欺也。【新書·道術篇】仁義修立謂之任,反任爲欺。【論語】吾誰欺。【史記·循吏傳】子產治鄭,民不能欺。子賤治單父,民不忍欺。西門豹治鄴,民不敢欺。
又自昧其心曰欺。【大學】毋自欺也。【蘇洵曰】書有以加乎其言,言有以加乎其心,聖人以爲自欺。【呂祖謙論鄭莊公殺叔段曰】將欲欺人,必先欺心。
又欺,㨆也。【揚子·方言】晉、魏、河內之北謂㨆曰殘,楚謂之貪,南楚江、湘之閒謂之欺。【郭註】言欺㨆難厭也。今關西人呼打爲㨆,音廩,或洛感反。
又詆欺,漢法名。漢有誹謗詆欺法,至哀帝始除之。
又謾也,陵也。【李翊·俗呼小錄】見陵於人爲欺負。
又欺𤟧,大首也。【王延壽·魯靈光殿賦】仡欺
𤟧以雕
𥄴。【註】欺
𤟧,大首也。雕
𥄴,如雕之視也。
𥄴與瞲同。 【集韻】或作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