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bó

ㄅㄛˊ

部首 木

部外 17

總筆畫 21

榑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6B02

左右结构

1234122441125112412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saif

dtei

fefd

44942

拼音 bó

注音 ㄅㄛˊ

部首 木 部外 16總筆劃 20

統一碼 6B02筆順 12341224411251124124

欂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欂

bó ㄅㄛˊ

  1. 椽子。
  2. 〔~櫨〕柱頂上承託棟樑的方木。
  3. 古書上說的一種樹。
© 漢典

欂 國語辭典

欂ㄅㄛˊbó
  1. 參見「欂櫨 」條。

© 漢典
【辰集中】【木】 欂·康熙筆画:21 ·部外筆画:17

欂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 欂·康熙筆画:21 ·部外筆画:17

【唐韻】補各切【集韻】【韻會】【正韻】伯各切,𠀤音博。【說文】壁柱也。西京謂之壁帶,今人謂之柀閒柱。一曰椽。

又【玉篇】欂櫨,枅也。【增韻】柱上柎也。【禮·雜記註】欂櫨,刻之爲山,曰山節,謂柱上方木也。

又【集韻】博陌切,音百。【類篇】白各切,音薄。義𠀤同。

又【廣韻】蒲革切,音䌟。木名。

又【唐韻】弼戟切【集韻】弼碧切,𠀤平入聲。戸上木也。

© 漢典
【】【】

欂 《说文解字》

【】【】
『說文解字注』
欂櫨、逗。柱上枅也。魏都賦、靈光殿賦、景福殿賦、長門賦李注皆引說文。欂櫨、柱上枅也。王莽傳。爲銅薄櫨。師古曰。柱上枅也。亦本說文。枅今本作柎。誤。欂櫨、絫呼之也。單呼亦曰櫨。詞賦家或言欂櫨、或言櫨、一也。釋名曰。盧在柱端。如都盧負屋之重也。此單言櫨也。廣雅曰。欂謂之枅。此單言欂也。李善引蒼頡篇曰。枅、柱上方木。許說㮞也、欂櫨也、枅也、一物三名也。從木。薄聲。篇、韵皆有補各弼戟二切。五部。按各本篆作𦼭。解云壁柱。從木蒪聲。而無欂篆。今尋文義。當有𦼭欂二篆。𦼭與楹樘爲類。欂則蒙上文㮞欂櫨也言之。淺人誤合爲一。正如鼏𠕪、袗袀之比。爲分別依類補正之。
© 漢典

欂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po˧˥ 日语读音 HASHIRA韩语罗马 PAK现代韩语 박

粤语 bok3 bok6潮州话 boh8

近代音 中古音 幫母 鐸韻 入聲 博小韻 補各切 一等 開口;並母 陌韻 入聲 欂小韻 弼戟切 三等 開口;並母 麥韻 入聲 䌟小韻 蒲革切 二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並母 鐸部 ;王力系统:並母 鐸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欂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重定向至「榑」。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榑」 說文‧木部「欂」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異體字
榑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苩(bo2)
    2. 泊(bo2)
    3. 铂(bo2)
    4. 鎛(bo2)
    5. 髆(bo2)
    6. 糪(bo2)
    7. 秡(bo2)
    8. 挬(bo2)
    9. 䵗(bo2)
    10. 㙸(bo2)
    11. 㑟(bo2)
    12. 牔(bo2)
同部首
    1. 桘
    2. 欚
    3. 樂
    4. 棣
    5. 㮒
    6. 梼
    7. 杲
    8. 㭼
    9. 欌
    10. 㮂
    11. 樑
    12. 朳
同筆畫
    1. 饗
    2. 鐤
    3. 蘜
    4. 竇
    5. 瀧
    6. 䗼
    7. 寶
    8. 䡶
    9. 嚨
    10. 㸋
    11. 𠑢
    12. 霵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