檠 基本解釋
檠 詳細解釋
檠 國語辭典
名
輔正弓弩的器具。《淮南子·脩務》:「故弓待檠而後能調,劍待砥而後能利。」漢·劉向〈勸學〉:「操弓不返於檠,木受繩則直。」
燈架、燭臺。宋·蘇軾〈姪安節遠來夜坐〉詩三首之二:「夢斷酒醒山雨絕,笑看飢鼠上燈檠。」
燈。北周·庾信〈對燭賦〉:「蓮帳寒檠窗拂曙,筠籠熏火香盈絮。」元·翁森〈四時讀書樂〉詩四首之三:「近床賴有短檠在,對此讀書功更倍。」
動
矯正。《漢書·卷五四·蘇建傳》:「武能網紡繳、檠弓弩。」
拿、托。《喻世明言·卷一七·單符郎全州佳偶》:「空手忽檠雙塊玉,汙泥挺出並頭蓮。」通「擎」。
【漢典】
(說文解字未收錄「檠」字頭,请參考「㯳」字:)
《說文解字》
㮄也。从木敬聲。巨京切
《說文解字注》
(㯳)㮄也。秦風。竹閉緄縢。毛曰。閉紲、緄繩、縢約也。小雅角弓傳曰。不善紲檠巧用則翩然而反。旣夕記說明器之弓有柲。注云。柲、弓檠也。弛則縛之於弓裏。僃損傷也。以竹爲之。引詩竹柲緄縢。考工記弓人注云。紲、弓䪐。弓有䪐者、爲發弦時僃頓傷。引詩竹䪐緄縢。合此言之。禮謂之柲。詩謂之閉。周禮注謂之䪐。禮古文作枈。四字一也。皆所謂㯳也。紲者繫㯳於弓之偁。緄則繫之之繩。謂之㯳者、正之也。謂之㮄者、以竹木異體從㫄傅合之之言。凡言㮄笞、㮄箠者、取義於縲紲。凡後世言標㮄者、取義於表見在外也。從木。敬聲。巨京切。十一部。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