樽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樽
名
(1) (形聲。从木,尊聲。本作「尊」。本義:盛酒器。中國古代的盛酒器具)
(2) 同本義 [wine goblet]
有酒盈樽。——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金樽清酒鬥十千。——唐· 李白《行路難》
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全圖繡像三國演義》
又如:樽杓(指飲酒之器);樽桂(杯中的桂花酒);樽酌(指飲酒之器);樽酒(杯酒)
詞性變化
動
(1) 往酒器裏倒酒 [pour wine into drinking vessel]
少傾,擺出酒席,四位樽酒論文。——《儒林外史》
(2) 通「撙」。抑止 [save]
樽流遁之觀。——《淮南子·要略》。楊樹達雲:「樽,經傳通作撙。」
又如:樽約(謂節約,樽,同「撙」);樽節(節省。樽,通「撙」)
樽 國語辭典
-
酒器。《玉篇·木部》:「樽,酒器也。」《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攜幼入室,有酒盈樽。」
酒器也。从酋,廾以奉之。《周禮》六尊:犧尊、象尊、著尊、壺尊、太尊、山尊,以待祭祀賓客之禮。尊,尊或从寸。祖昆切〖注〗臣鉉等曰:今俗以尊作尊卑之尊。别作罇。非是。文二 重一
(
𢍜)酒器也。凡酒必實於尊以待酌者。鄭注禮曰:置酒曰尊。凡酌酒者必資於尊,故引申以爲尊卑字,猶貴賤本謂貨物而引申之也。自專用爲尊卑字,而別製罇樽爲酒尊字矣。从酋,卄㠯奉之。卄者,竦手也。奉者,承也。設尊者必竦手以承之。祖昆切。十三部。周禮六
𢍜:犧
𢍜、象
𢍜、箸
𢍜、壷
𢍜、大
𢍜、山
𢍜。㠯待祭祀賓客之禮。見周禮司尊彝職。犧作獻。鄭司農云:獻讀爲犧。犧尊,飾以翡翠。象尊,以象鳳皇,或曰以象骨飾尊。箸尊,箸略尊也,或曰箸尊箸地無足。壷者,以壷爲尊。春秋傳曰:尊以魯壷。大尊,大古之瓦尊。山尊,山罍也。按毛詩閟之犧尊,卽獻尊也。故許同大鄭作犧,以待祭祀,司尊彝詳之矣。大行人賓客之祼亦必用彝,饗禮食禮亦必用尊,故約之曰以待祭祀賓客之禮。
(尊)
𢍜或从寸。此與寺从寸意同。有法度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