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què

ㄑㄩㄝˋ

部首 木

部外 10

總筆畫 14

㰌 搉 𣒆 𣓘 𣙜 𨢜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69B7

左右结构

12344532411121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spwy

dobg

fwni

44915

拼音 què

注音 ㄑㄩㄝˋ

部首 木 部外 10總筆劃 14

統一碼 69B7筆順 12344532411121

通 標

榷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榷

què ㄑㄩㄝˋ

  1. 渡水的橫木。
  2. 專賣:~貨。~場(徵收專賣稅的交易場所)。~稅(專賣業的稅)。
  3. 商討:商~。

英語 footbridge; toll, levy; monopoly

德語 Laufsteg, Fußgängerbrücke (S)

法語 pont,taxe

© 漢典

榷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榷 què

〈名〉

(1) (形聲。從木,寉( hè)聲。本義:獨木橋)

(2) 同本義 [single-plank bridge]

榷,水榷橫木,所以渡者也。——《說文》。按:兩頭聚石,以木橫架之,故亦名石槓。”

榷,獨樑也。——《廣雅·釋室》

獨木之橋曰榷。——《初學記》

(3) 稅 [tax]

其擅加雜榷,率一切宜停。——《文獻通考》

詞性變化


◎ 榷 què

〈動〉

(1) 專營,專賣 [monopolize]

初榷酒酤。——《漢書·武帝紀》

自以爲國家興榷筦之利。——《漢書·車千秋傳》。注:“榷,謂專其利使入官也。”

(2) 又如:榷茶(由官方專賣茶葉,以獨佔其利);榷貨(由官方專賣貨物而享專利);榷酤(由官方專利賣酒);榷鹽(由官方專賣食鹽)

(3) 徵收;徵稅 [levy (tax)]。如:榷收(徵收);榷政(徵稅的事務);榷酒徵茶(徵收酒茶稅。亦泛指苛捐雜稅);榷算(徵收算賦);榷稅(徵稅);榷課(國家專利稅)

(4) 商討,研究 [discuss]。如:榷略(研討);榷揚(研討);榷論(商討辯論)

◎ 榷 què

〈形〉

通“確”。真實 [true;authentic]

樂天知命,榷乎其不可拔也。——《玄儒先生婁壽碑》

© 漢典

榷 國語辭典

榷ㄑㄩㄝˋquè
名
  1. 獨木橋。《說文解字·木部》:「榷,水上橫木所以渡者也。」

  2. 賦稅、稅收。元·馬端臨〈文獻通考自序〉:「征榷之途有二:一曰山澤茶鹽坑冶是也;二曰關市酒酤征商是也。」

動
  1. 專賣、專營。如:「榷酒」、「榷茶」。《漢書·卷六十四下·賈捐之傳》:「孝武帝造鹽鐵酒榷之利,以佐用度,猶不能足。」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一一·官政一》:「聽民間賈販,唯收稅錢,不許官榷。」

  2. 商量、研討。如:「商榷」。唐·劉知幾《史通·卷三·書志》:「榷而為論,未見其宜。」

© 漢典
【辰集中】【木】 榷·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10

榷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 榷·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10

【唐韻】古岳切【集韻】【韻會】【正韻】訖岳切,𠀤音覺。【說文】水上橫木,所以渡者也。【徐曰】此卽今之所謂水彴橋也。【前漢·武帝紀】初榷酒酤。【韋昭曰】以木渡水曰𣙜。【師古曰】步渡橋禁民酤釀,獨官開置,如道路設木爲榷,獨取利也。【韻牋】榷酤是征稅之法。【王莽傳】謂之辜㰌。【晉書·南蠻傳】謂之估較。義𠀤同。

又【正韻】居效切,音敎。義同。

又【集韻】克角切,音確。木名,枳也。有實如柚。

© 漢典
【卷六】【木】

榷 《说文解字》

【卷六】【木】
『說文解字』

水上橫木,所以渡者也。从木隺聲。江岳切

『說文解字注』

(榷)水上横木。句。所㠯渡者。釋宮曰。石杠謂之徛。孟子。歲十月徒杠成。趙岐釋爲步度。郭釋云。步渡彴。然則石杠者謂兩頭聚石、以木横架之可行。非石橋也。凡直者曰杠。横者亦曰杠。杠與榷雙聲。孝武紀曰。榷酒酤。韋曰。以木渡水曰榷。謂禁民酤釀。獨官開置。如道路設木爲榷。獨取利也。凡言大榷、揚榷、辜榷、當作此字。不當從手。從木。隺聲。江岳切。古音在二部。

© 漢典

榷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ɕʰyɛ˥˧ 日语读音 MARUKIBASHI韩语罗马 KYO现代韩语 교

客家话 [客语拼音字汇] kog5 [宝安腔] kok7 [客英字典] kok7 [海陆腔] kok7 [台湾四县腔] kok7粤语 kok3

近代音 中古音 見母 覺韻 入聲 覺小韻 古岳切 二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見母 沃部 ;王力系统:見母 藥部 ;

吴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榷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榷」 說文‧木部「榷」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異體字
㰌
搉
𣒆
𣓘
𣙜
𨢜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㹱(que4)
    2. 確(que4)
    3. 䧿(que4)
    4. 䍳(que4)
    5. 䢧(que4)
    6. 㱿(que4)
    7. 皵(que4)
    8. 雀(que4)
    9. 碏(que4)
    10. 崅(que4)
    11. 䲵(que4)
    12. 悫(que4)
同部首
    1. 檂
    2. 柱
    3. 柹
    4. 梊
    5. 梅
    6. 枻
    7. 桝
    8. 橌
    9. 椊
    10. 槺
    11. 杰
    12. 桋
同筆畫
    1. 監
    2. 酻
    3. 㺎
    4. 閩
    5. 睼
    6. 撱
    7. 墐
    8. 幣
    9. 墮
    10. 銥
    11. 㾳
    12. 漂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