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榴梿

拼音 liú lián

注音 ㄌㄧㄡˊ ㄌㄧㄢˊ

榴梿 詞語解釋

解釋

◎ 榴梿 liú lián

[durian] 一種常綠喬木,葉子長橢圓形。果實球形,表面有很多硬刺,果肉淡黃色,有“水果之王”的稱號。原產南洋群島,我國海南島也有小範圍小規模化種植。也叫做“榴蓮”。

-----------------
國語辭典
榴槤liú lián ㄌㄧㄡˊ ㄌㄧㄢˊ
  • 植物名。木棉科流連屬,常綠喬木。葉互生,葉背有鱗片。三至四月開花,八至九月結果。果實也稱為「榴槤」,呈圓球形或長橢圓形,表面有許多硬刺。果肉嫩甜,似冰淇淋,但帶有一股特殊的臭味。原產於南洋群島。我國廣東、海南島也栽種過,但因氣候不適宜,故未長出可食用的果實。也作「榴連」、「榴蓮」。

英語 variant of 榴蓮|榴莲[liu2 lian2]

德語 Durian (S, Ess)​, Stinkfrucht, Käsefrucht (S, Ess)​, Durian, (Stinkfrucht, Frucht des Duranbaumes Durio zibethinus)​ (S, Bio)​

© 漢典

榴梿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榴梿(Durio zibethinus Murr.)也叫做“榴槤”。是一種錦葵科榴梿屬的常綠喬木。葉片長圓,頂端較尖;聚傘花序,花色淡黃;果實足球大小,果皮堅實,密生三角形刺,果肉是由假種皮的肉包組成,肉色淡黃,黏性多汁。榴梿是一種極具經濟價值的水果。榴梿是熱帶著名水果之一,原產印尼和馬來西亞。東南亞一些國家種植較多,其中以泰國種植最多。中國廣東、海南也有種植。榴梿在泰國負有盛名,被譽為“水果之王”。它的氣味濃烈、愛之者贊其香,厭之者怨其臭。有個附會傳說,中國古代明朝的時期,航海艦隊到達今東南亞,品嘗當地特產果實時,鄭和對這種水果大為讚賞,然而果實只能一年一熟,故命名留戀,後人取其諧音,稱作榴梿。

-----------------

wikipedia

榴槤(學名:Durio zibethinus;星馬泰與粵港澳寫作榴槤,中國大陸又作榴槤)。是原產於馬來西亞和印尼等東南亞國家的一種巨型熱帶常綠喬木,為錦葵科下榴槤屬的模式種。榴槤一詞通常指其果實,也稱麝香貓果,中國古稱“賭爾焉”。漢語詞語“榴槤”、“賭爾焉”及榴槤的拉丁文屬名“Durio”、英文名“durian”均為馬來語“durian”的音譯或借用,“duri”在馬來語中意為“刺”,“duri-an”意即“有刺之物”。

榴槤的獨特之處在於其濃重的氣味,以及碩大而佈滿硬刺的球狀果實。成熟後的果實長度可達30釐米,直徑達15釐米;果皮因成熟程度而呈綠褐色到黃褐色;果肉呈淺黃色,因味道甜美而被廣泛食用。榴槤在東南亞有“水果之王”的美譽,現已人工引種栽培於泰國、越南、中國南部等熱帶地區。

藥用植物|榴槤屬|水果|卡爾·林奈命名的生物分類|1774年描述的植物|原產於亞洲的水果|馬來西亞植物

© 漢典

【載入評論 】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