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shù

ㄕㄨˋ

部首 木

部外 3

總筆畫 7

捒 𤙨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675F

单体结构

125123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gkii|skd

dl

fjvv

50906

拼音 shù

注音 ㄕㄨˋ

部首 木 部外 3總筆劃 7

統一碼 675F筆順 1251234

常 通 標

束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束

shù ㄕㄨˋ

  1. 捆住,系:~縛。~裝(整理行裝)。~發(fà)。~之高閣。~手無策。
  2. 量詞,用於捆在一起的東西:~修(十條幹肉,原指學生送給老師的禮物,後指給老師的報酬)。
  3. 聚集成一條的東西:光~。電子~。
  4. 控制,限制:~身。無拘無~。
  5. 事情的結末:收~。結~。
  6. 姓。

英語 bind, control, restrain; bale

德語 binden, schnüren (V)

法語 lier,réprimer,attacher,(classificateur pour les bouquets)​

© 漢典

束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束 shù

〈動〉

(1) (會意。從囗( 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繩索把木柴捆起來。本義:捆綁)

(2) 同本義 [bind;tie]

束,縛也。——《說文》

束帛戔戔。——《易·賁》。子夏傳:“五匹爲束。”

束帛儷皮。——《儀禮·士冠禮》。注:“十端也。”

賄荀偃束錦。——《左傳·襄公十九年》

入束矢於朝。——《周禮·大司寇》

自行束脩以上。——《論語》

牆有茨,不可束也。——《詩·鄘風·牆有茨》

則束載厲兵秣馬矣。——《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若業爲吾所有,必高束焉。——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3) 又如:束刃(捆紮兵器);束芻(捆成一束的乾草);束戈卷甲(捆起兵器甲冑。謂繳械投降);束手(捆綁雙手);束火,束炬(扎火把);束手束腳(捆住手腳。形容膽子小,顧慮多);束竹(捆成束的竹子);束杖(捆起來的刑具);束載(捆物裝車)

(4) 約束;限制 [restrain;control]

強自取柱,柔自取束。——《荀子·勸學》

空名束壯士。——李白《留別廣陵諸公》

(5) 又如:檢束(檢點約束);束累(約束牽累);束躬(約束自己,檢點);束約(管束;控制);束持(約束持重);束制(約束剋制)

(6) 收拾;整理 [arrange]

去者束裝以待期,妻子鶴望而計日。——《三國志》注

(7) 又如:束甲(捲起盔甲,輕裝急進。表示要決一死戰);束篋(收拾行裝);束兵秣馬(整頓軍隊,餵飽戰馬,形容準備戰鬥);束囊(收拾行裝);束擔(收拾行李)

(8) 擱置 [lay on the shelf;leave aside;put on one side]

束書不觀,遊談無根。——蘇軾《李氏山房藏書記》

(9) [名]∶姓

詞性變化

◎ 束 shù

〈量〉

(1) 把,小捆 [bundle;bunch]

生芻(草)一束。——《詩·小雅·白駒》

(2) 又如:一束花

常用詞組


束帶束髮束縛束身束手束手待斃,束手待死,束手就斃束手就擒束手無策束狹束脩束腰束之高閣束裝
© 漢典

束 國語辭典

束ㄕㄨˋshù
名
  1. 量詞。計算成束物品的單位。如:「一束鮮花」。

  2. 聚集成一束的東西。如:「花束」、「光束」。

  3. 姓。如晉代有束晳。

動
  1. 捆縛、捆紮。如:「以帶束腰」、「束緊」。

  2. 限制、管制。如:「無拘無束」、「管束」、「約束」、「拘束」。

  3. 整理、收拾。如:「束裝」。《戰國策·燕策二》:「老婦不知長者之計,乃命公子束車製衣為行具。」宋·陸游〈蜀州大閱〉詩:「曉束戎衣一悵然,五年奔走遍窮邊。」

© 漢典
【辰集中】【木】 束·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3

束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 束·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3

【唐韻】書玉切【集韻】【韻會】輸玉切【正韻】式竹切,𠀤音㑛。【說文】縛也。徐曰:束薪也。【詩·周南】白茅純束。

又五疋爲束。【禮·雜記】納幣一束。

又五十矢爲束。【詩·周頌】束矢其搜。

又脯十脡曰束。【穀梁傳·隱元年】束脩之肉,不行境中。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束州,趙地。

又姓。【統譜】望出南陽,漢疏廣後,避難改爲束。

又【韻會】春遇切【周禮·註疏】詩注切,𠀤音戍。約也。【周禮·司約註】言語之約束。約音要。【史記·漢高紀】待諸侯至,定要束耳。

又叶所律切,音率。【蔡邕·筆賦】削文竹以爲管,如桼絲之纏束。形條搏以直端,染元黃以定色。 从木从口,與朿別。

© 漢典
【卷六】【束】

束 《说文解字》

【卷六】【束】
『說文解字』

縛也。从囗木。凡束之屬皆从束。書玉切

『說文解字注』

(束)縛也。糸部曰。縛、束也。是爲轉注。襍記曰。納幣一束。束五兩。兩五尋。从囗木。囗音韋、回也。詩言束薪、束楚、束蒲、皆囗木也。書玉切。三部。凡束之屬皆从束。

© 漢典

束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ʂu˥˧ 唐代读音 *shiok日语读音 TABA TABANERU TSUKANERU韩语罗马 SOK现代韩语 속越南语 thút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suk7 sok7 cuk7 [梅县腔] chuk7 [海陆腔] suk7 sok7 chuk7 [客英字典] chuk7 suk7 [陆丰腔] zo3 [东莞腔] cuk7 [沙头角腔] cuk7 [客语拼音字汇] cug5 sug5 [宝安腔] cuk7粤语 cuk1

近代音 穿母 魚模韻 入聲作上聲 觸小空;中古音 審書母 燭韻 入聲 束小韻 書玉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透母 屋部 ;王力系统:書母 屋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束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束」 甲2289合22344「束」 㒼簋西周中期集成4195「束」 新甲3.137「束」 說文‧束部「束」 睡.秦8「束」
「束」 曶鼎西周中期集成2838
「束」 黃簋西周中期集成4099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捒
𤙨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豎(shu4)
    2. 䢤(shu4)
    3. 咰(shu4)
    4. 㫹(shu4)
    5. 潄(shu4)
    6. 鶐(shu4)
    7. 蒁(shu4)
    8. 裋(shu4)
    9. 䩱(shu4)
    10. 䠼(shu4)
    11. 䆝(shu4)
    12. 怸(shu4)
同部首
    1. 檝
    2. 㰊
    3. 柝
    4. 槳
    5. 橽
    6. 橬
    7. 梱
    8. 椢
    9. 枯
    10. 橛
    11. 㭕
    12. 梣
同筆畫
    1. 㐘
    2. 㘯
    3. 闱
    4. 拟
    5. 肚
    6. 芯
    7. 冹
    8. 廹
    9. 㘭
    10. 岔
    11. 汹
    12. 𠖼
初中古詩詞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清·谭嗣同 《潼关》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