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木屐

拼音 mù jī

注音 ㄇㄨˋ ㄐㄧ

木屐 詞語解釋

解釋

◎ 木屐 mùjī

[geta] 亦稱“呱噠板兒”。木底鞋

-----------------
國語辭典
木屐mù jīㄇㄨˋ ㄐㄧ
  1. 以木材做底的拖板鞋。也稱為「木屐子」。

英語 wooden clogs

德語 Pantoffel (S)​

法語 sabots de bois

© 漢典

木屐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木屐

  • 木屐,簡稱屐,是一種兩齒木底鞋,走起來路來吱吱作響,適合在南方雨天、泥上行走。若鞋面爲帛製成,則稱爲帛屐。牛皮製作則稱作牛皮屐。木製底下是四個鐵釘,耐磨、防滑。
  • 木屐是由中國人發明的,是隋唐以前,特別是漢朝時期的常見服飾。其名來自中古音“屐屜”,常稱作木屐,使用於室外。後傳入日本,在日本流行至今。
  • 木屐在中國,是漢服足衣的一種,是最古老的足衣。堯舜禹以後始服木屐。晉朝時,木屐有男方女圓的區別。漢晉隋唐時期的,木屐尤其普遍。在漢代,女性出嫁的時候會穿上彩色系帶的木屐。南朝梁的貴族也常着高齒屐。南朝宋之時,貴族爲了節儉也着木屐。杜牧詩云:“僕與足下齒同而道不同”。由木板與木屐帶結合而成,木板的底面有兩條突起的“齒”,目的是爲了雨天便於泥上行走。屐是木履之下有齒者,又稱木屐。江南以桐木爲底,用蒲爲鞋,麻穿其鼻。 除了兩齒木屐以外,古代行軍打仗時也會使用平底木屐,以防止腳部被帶刺雜草劃傷。不僅僅軍人如此,平民也往往在路上穿着木屐,防止腳被帶刺植物劃傷。”
  •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腳着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因此日本稱謝公屐爲“山屐”。八月十五夜詩(大江匡房):“山屐田衣三五夜。短低帽放遊天。”《宇治拾遺物語・一四・三》:“開レ門て相迎たれば、泥が深きと見へて山屐の歯には、泥が事外ついたぞ”。《中華若木詩抄・下》:“下踏の歯の誰ころや橋の霜”。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木雞
      2. 目擊
      3. 目击
      4. 木鸡
      5. 暮紀
      6. 母机
      7. 亩级
      8. 目極
      9. 目疾
      10. 目即
      11. 目瞪心駭
      12. 墓门
      13. 目披手抄
      14. 募集
      15. 目捷
      16. 睦友
      17. 牣積
      18. 走狗鬭雞
      19. 相機
      20. 录音机
      21. 纚笄
      22. 閟機
    相關詞語
      1. 木突
      2. 木马计
      3. 木乃伊
      4. 木本植物
      5. 木骨
      6. 木榇
      7. 墩木
      8. 枕木
      9. 关木
      10. 池鱼林木
      11.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12. 亡猿災木
      13. 屐履间
      14. 屐屩
      15. 屐响
      16. 屐履間
      17. 屐履
      18. 屐齿之折
      19. 車屐
      20. 連齒木屐
      21. 笋屐
      22. 裙屐
      23. 棄之如敝屐
      24. 飞屐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