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笔顺动画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nuǎn

ㄋㄨㄢˇ

部首 日

部外 9

總筆畫 13

㬉 暄 煖 煗 𣆝 𣊵 𤆱 𢝶 𤌢 𤏙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6696

左右结构

251134431135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jefc|jegc

abme

kpgx

62047

拼音 nuǎn

注音 ㄋㄨㄢˇ

部首 日 部外 9總筆劃 13

統一碼 6696筆順 2511344311354

常 通 標

暖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暖

nuǎn ㄋㄨㄢˇ

  1. 溫和,不冷:~和。溫~。~色。~洋洋。
  2. 使溫和:~酒。~一~手。

英語 warm, genial

德語 erwärmen, erwärmen (V)​,warm (Adj)

© 漢典

暖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暖

煖、餪、煗 nuǎn

〈形〉

(1) (形聲。從日,爰( yuán)聲。“煗”,從火,耎( ruǎn)聲。本義:溫度不冷也不熱) 同本義 [warm]

煖,溫也。——《說文》。字亦作煗、作暖。

海多大風,冬煗。——《國語·魯語上》

孔席不煗。——《漢書·系傳上》

七十非帛不煖。——《禮記·王制》

清暖寒熱,不得不救。——《韓非子·有度》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王安石《元日》

早鶯爭暖樹。——唐·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狐裘不暖。——唐 ·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歌臺暖響。——唐· 杜牧《阿房宮賦》

春江水暖鴨先知。——宋·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2) 又如:暖谷(冬溫的山谷);暖陽陽(形容溫暖宜人);暖景(春暖時的景色);暖絲(形容溫暖的感覺);暖煦(溫暖);暖意(溫暖的意味;溫暖的情味);暖爐(冬日禦寒取暖的火爐);暖霽(雨止天氣和暖)

詞性變化

◎ 暖 nuǎn

〈動〉

(1) 使溫暖 [warm]

到來日牽羊擔酒,與叔父暖痛去。——李直夫《虎頭牌》

(2) 又如:暖心話(使人心裏感到溫暖的話);暖耳(保暖耳朵的器物);暖酒(溫酒);把手暖一暖;兄弟情誼暖胸懷

常用詞組


暖調暖房暖房暖風暖閣暖烘烘暖壺暖和暖流暖瓶暖氣暖融融暖色暖水瓶暖袖暖洋洋
© 漢典

暖 國語辭典

暖ㄋㄨㄢˇnuǎn
形
  1. 溫和、溫暖。如:「春暖花開」。《墨子·節用中》:「冬服紺緅之衣,輕且暖。」宋·歐陽修〈采桑子·春深雨過西湖好〉詞:「蝶亂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動
  1. 使冷的變溫熱。如:「暖酒」、「把手伸過來暖一下。」

暖ㄒㄩㄢxuān
  1. 參見「[[暖暖」、「暖姝]]」條。

© 漢典
【辰集上】【日】 暖·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9

暖 《康熙字典》

【辰集上】【日】 暖·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9

【廣韻】同㬉。【禮·月令】行春令則暖風來至。【楚辭·天問】何所冬暖。

又【集韻】許元切,音暄。柔貌。【莊子·徐無鬼】有暖姝者。【音義】吁爰反。柔貌。

又【集韻】火遠切,音咺。義同。

© 漢典
【卷十】【火】

煖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暖”字頭,請參考“煖”字:)
【卷十】【火】
『說文解字』

溫也。从火爰聲。況袁切

『說文解字注』

(煖)𥁕也。𥁕各本作温。今正。說卦傳。日以晅之。晅亦作烜。葢卽煖字也。从火。爰聲。況袁切。十四部。今人讀乃管切。同煗。

© 漢典

暖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nuan˨˩˦ 唐代读音 *nuɑ̌n日语读音 ATATAKAI ATATAMERU ATATAMARU韩语罗马 NAN HWEN现代韩语 난

客家话 [客语拼音字汇] non1 [海陆腔] non1 non3 nun2 [客英字典] non1 non3 [东莞腔] lon1 [梅县腔] non1 [沙头角腔] lon1 [陆丰腔] non1 [台湾四县腔] non1 non3 nun2 [宝安腔] lon1粤语 nyun5

近代音 泥母 桓歡韻 上聲 暖小空;中古音 泥母 緩韻 上聲 煗小韻 乃管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泥母 寒部 ;王力系统:泥母 元部 ;

官话 晋语 吴语 徽语 赣语 湘语 闽语 粤语 平话 客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暖 字源字形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㬉
暄
煖
煗
𣆝
𣊵
𤆱
𢝶
𤌢
𤏙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䎡(nuan3)
    2. 㬉(nuan3)
    3. 煗(nuan3)
    4. 䙇(nuan3)
    5. 餪(nuan3)
    6. 煖(nuan3)
    7. 湪(nuan3)
    8. 渜(nuan3)
同部首
    1. 旹
    2. 㬯
    3. 昇
    4. 㬍
    5. 曫
    6. 晜
    7. 晙
    8. 暌
    9. 昨
    10. 龧
    11. 㬦
    12. 㬥
同筆畫
    1. 塻
    2. 獅
    3. 暄
    4. 舅
    5. 滏
    6. 䧣
    7. 㗚
    8. 䍀
    9. 䖔
    10. 裘
    11. 猺
    12. 路
小學古詩詞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唐·杜甫 《绝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宋·王安石 《元日》
初中古詩詞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唐·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唐·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