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春秋

拼音 chūn qiū

注音 ㄔㄨㄣ ㄑㄧㄡ

春秋 詞語解釋

解釋

◎ 春秋 chūnqiū

(1) [a year]∶一年,四季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詩·魯頌·閟宮》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

(2) [age]∶年齡

(3)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我國古代名,指公元前770—前476年中國各諸侯國爭霸的時代

(4)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史書名。儒家經典之一,相傳孔子根據魯國的編年史修訂而成

本之《春秋》以求其斷。——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
國語辭典
春秋chūn qiū ㄔㄨㄣ ㄑㄧㄡ
  1. 泛指四時。《詩經.魯頌.閟宮》:「春秋匪解,享祀不忒」句下漢.鄭玄.箋:「春秋猶言四時也。」《文選.張衡.東京賦》:「於是春秋改節,四時迭代。」

  2. 年齡。《漢書.卷五四.蘇建傳》:「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如:「春秋正富」。

  3. 書名。孔子據魯史修訂而成,為編年體史書。所記起自魯隱公元年,迄魯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其書常以一字一語之褒貶寓微言大義。因其記載春秋魯國十二公的史事,故也稱為「十二經」。公羊、穀梁、左氏三家為之作傳,稱為「春秋三傳」

  4. 編年史的通稱。古時列國史記多名春秋,後私家著述或私人作史亦沿其名,稱為「春秋」。如《晏子春秋》、《呂氏春秋》、《吳越春秋》、《十六國春秋》、《十國春秋》之類。

  5. (西元前722~前481)​孔子作春秋,所記起自魯隱公元年,迄魯哀公十四年,凡歷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世稱此時代為「春秋」。今多以周平王東遷至韓、趙、魏三家分晉(西元前770~前476)​為春秋時代。

英語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770-476 BC)​,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chronicle of Lu State (722-481 BC)​, spring and autumn, four seasons, year, a person's age, annals (used in book titles)​

德語 > 五经 (S)​, Annalen der Frühlings- und Herbstperiode (eines der „Fünf Klassischen Werke“)​ (S)​, das Alter eines Menschen (S)​, Frühling und Herbst, ein ganzes Jahr (S)​, Frühlings- und Herbstannalen (722 bis 481 v. Chr.)​ (S)​, Frühlings- und Herbstperiode (722 bis 481 v. Chr.)​ (S)​, Geschichtsbuch, Chronik (S)​

法語 le printemps et l'automne, an, année, âge

© 漢典

春秋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春秋 (春秋經)

  • 《春秋》,即《春秋經》,又稱《麟經》或《麟史》,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之一。也是周朝時期魯國的國史,現存版本由孔子修訂而成。
  • 《春秋》用於記事的語言極爲簡練,然而幾乎每個句子都暗含褒貶之意,被後人稱爲“春秋筆法”、“微言大義”。後來出現了很多對《春秋》所記載的歷史進行補充、解釋、闡發的書,被稱爲“傳”。代表作品是稱爲“春秋三傳”的《左傳》、《公羊傳》、《穀梁傳》。
  • 春秋 (漢語詞語)

  • 中國古代先民極其重視春,秋兩季的祭祀,由此“春秋”衍生出更多的語言含義,常常用來表示:年。一年,四季,四時,光陰,年齡等。
  • “春秋”作爲一個重要的先秦年代,來源於: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報導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記錄,簡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爲“春秋”。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春秋》加以整理修訂,成爲儒家經典之一。《春秋》記錄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於它所記歷史事實的起止年代,大體上與一個客觀的歷史發展時期相當,所以歷代史學家便把《春秋》這個書名作爲這個歷史時期的名稱。爲了敘事方便,春秋時期開始於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止於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戰國前夕,總共295年。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椿齡
      2. 椿年
      3. 椿芽
      4. 椿菌
      5. 椿象
      6. 椿算
      7. 寿丘
      8. 轸丘
      9. 锺徐丘
      10. 珠丘
      11. 遗邱
      12. 長楸
    相關詞語
      1. 春秋三傳
      2. 春鶯囀
      3. 春盘
      4. 春秋筆
      5. 春韶
      6. 春宮
      7. 放春
      8. 有女怀春
      9. 弄春
      10. 寒春
      11. 着手成春
      12. 煙春
      13. 秋闺
      14. 秋风客
      15. 秋迳
      16. 秋霖
      17. 秋蟬
      18. 秋報
      19. 小秋
      20. 严秋
      21. 寻秋
      22. 杪秋
      23. 老秋
      24. 傷秋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