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春溫

拼音 chūn wēn

春溫 詞語解釋

解釋

◎ 春溫 chūnwēn

(1) [spring-warm syndrome]

(2) 伏氣溫病的一種。指冬受寒邪,伏而至春季所發的急性熱病(《溫熱經緯·葉香巖三時伏氣外感篇》)

(3) 新感溫病的一種。指春季感受風熱而發的急性熱病。《增補評註溫病條辨》卷一:“冬春感風熱之邪而病者,…病於春者,亦曰春溫。”

曾經秋肅臨天下,敢遣春溫上筆端。——魯迅《亥年殘秋偶作》

© 漢典

春溫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春溫

  • 春溫,中醫病名。伏氣溫病的一種,系冬受寒邪,伏至春季所發的溫熱病。臨牀以初起即出現裏熱症狀如發熱、口渴、心煩、小便黃赤、舌紅等爲特徵。治宜清泄裏熱爲主,方用黃芩湯等。如兼有惡寒頭痛,則用蔥豉桔梗湯加黃芩以表裏兩解。如熱入陽明、壯熱口渴、汗多、脈洪大或潮熱譫語,腹滿便祕,則選用白虎湯、調胃承氣湯等以清氣泄熱或攻下泄熱。如熱入營血,或傷陰動風,均可參用風溫治法。一說本病亦屬新感溫病(見《增補詳註溫病條辨》卷一)。
  • 亦有因新感外寒,觸動伏氣而發(《時病論》)。《類證治裁·溫症》: “溫爲春氣,其病溫者,因時令溫暖,腠理開泄,或引動伏邪,或乍感異氣,當春而發,爲春溫。”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春瘟
      2. 脣紋
      3. 脣呡
      4. 春瘟
      5. 脣吻
      6. 醇溫
      7. 唇紋
      8. 輴車
      9. 椿槿
      10. 椿萱
      11. 椿舍
      12. 椿庭萱室
      13. 椿算
      14. 烏殟
      15. 意薀
      16. 蚡縕
      17. 慶薀
      18. 爛腸瘟
      19. 玄薀
    相關詞語
      1. 春風沂水
      2. 春融
      3. 春幌
      4. 春紅
      5. 春旗
      6. 春秋兒
      7. 莫春
      8. 連春
      9. 回春
      10. 王春
      11. 冶春
      12. 進春
      13. 溫詞
      14. 溫膩
      15. 溫課
      16. 溫疋
      17. 溫實
      18. 溫涼玉斝
      19. 舊夢重溫
      20. 晏溫
      21. 爐溫
      22. 鐵里溫
      23. 地溫
      24. 桓溫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