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明教

拼音 míng jiào

注音 ㄇㄧㄥˊ ㄐㄧㄠˋ

明教 詞語解釋

解釋

◎ 明教 míngjiào

[(your) penetrating judgment] 舊對別人言論書札的敬稱

寡人不肖,未嘗得聞明教。——《戰國策·魏策》

-----------------
國語辭典
明教míng jiàoㄇㄧㄥˊ ㄐㄧㄠˋ
  1. 由摩尼教發展而成的祕密宗教組織。混合有道教、佛教等思想。尊張角為教祖,敬摩尼為光明之神,並崇拜日月。在五代、宋、元時,常被利用作為組織作亂的工具。最著名的有方臘之亂、王念經之亂。

  2. 高明的指教。《戰國策.魏策一》:「寡人不肖,未嘗得聞明教。今主君以趙王之詔,詔之敬以國從。」

英語 Manicheism, same as 摩尼教

法語 Manichéisme

© 漢典

明教 網路解釋

百度百科

明教 (宗教)

  • 明教正式名稱爲摩尼教,又作牟尼教,發源於古代波斯薩珊王朝,爲公元3世紀中葉波斯人摩尼(Mānī)所創立,受基督教與伊朗祆教馬茲達教義所影響,是一種帶有諾斯底主義色彩的二元論宗教。主要教義爲"二宗三際論",崇尚光明。
  • 摩尼教約於六至七世紀傳入我國新疆地區,復由新疆傳入漠北之回紇,而盛行於該地。唐代宗大曆三年(768),應回紇之請,於江淮等地建立摩尼寺。唐武宗會昌五年(845)滅佛時,摩尼教亦遭嚴重打擊,轉而成爲祕密宗教,並吸收道教及民間信仰,從而改稱明教。明教因相信黑暗就要過去,光明即將來臨,故敢於造反,屢有反政府之舉。自北宋末年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皆曾發生明教造反之事。其後明教又與彌勒教、白蓮社相結合,而演變成明代末年之白蓮教。明教一詞至清代雖已不復見於文獻,但“明王”出世之說,猶流傳於民間。
  • © 漢典

    【載入評論 】

    近同音
      1. 鳴叫
      2. 明轿
      3. 名教
      4. 鸣叫
      5. 明轎
      6. 名教
      7. 鸣角
      8. 明角
      9. 明胶
      10. 鳴角
      11. 命教
      12. 冥絕
      13. 冥鑒
      14. 名垂萬古
      15. 鳴天鼓
      16. 銘勒
      17. 冥鈔
      18. 披較
      19. 淨覺
      20. 絶叫
      21. 醱酵
      22. 鸡飞狗叫
      23. 犁轎
    相關詞語
      1. 明征
      2. 明驗大效
      3. 明要
      4. 明誠
      5. 明規
      6. 明誉
      7. 机明
      8. 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9. 因明
      10. 陽明
      11. 膏明
      12. 工巧明
      13. 教条
      14. 教阅
      15. 教馴
      16. 教德
      17. 教养
      18. 教研组
      19. 孔子学说孔教
      20. 唆教
      21. 景教
      22. 黃庭教
      23. 撫教
      24. 一赐乐业教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