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zhuó

ㄓㄨㄛˊ

部首 斤

部外 5

總筆畫 9

剢 𣃖 𣚰 𣛰 𥖛 斮 斲 斵 㓸 𣂡 𣂪 𣃀 𣃂 𣃃 𣃆 𣃋 𣃏 𦘣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65AB

左右结构

132513312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drh

mrhml

gpd

12621

拼音 zhuó

注音 ㄓㄨㄛˊ

部首 斤 部外 5總筆劃 9

統一碼 65AB筆順 132513312

通 標

斫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斫

zhuó ㄓㄨㄛˊ

     ◎ 大鋤;引申爲用刀、斧等砍:~伐。~喪(sàng )(喻摧殘、傷害,特指因沉溺酒色而傷害身體)。

英語 cut, chop, lop off

德語 spalten, abschneiden

© 漢典

斫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斫 zhuó

〈名〉

(1) (形聲。從斤,石聲。斤,斧屬。本義:斧刃)

(2) 同本義 [edge (of an axe)]

斧以金爲斫。——《墨子》

(3) 大鋤 [big hoe]

二月冰解地幹,燒而耕之,仍即下水,十日塊既散液,持木斫平之,納種如前法。——《齊民要術》

詞性變化

◎ 斫 zhuó

〈動〉

(1) 用刀、斧等砍劈 [hack with a knife or an axe]

因拔刀斫前奏案。——宋· 司馬光《資治通鑑》

斫而爲琴,弦而鼓之。——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斫直、刪密、鋤正。——清· 龔自珍《病梅館記》

揮刀奮斫所當無不披靡。(奮斫:盡力砍殺)——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2) 又如:斫旗(砍倒彩旗);斫柴(砍柴);斫柴囡(砍柴的小孩);斫木(被砍削的樹);斫刈(砍殺);斫地(砍地。表示氣憤);斫伐(砍伐)

(3) 攻擊 [attack]

先期率步騎萬人夜斫敵營。——《宋史》

(4) 又如:斫營(偷襲敵營;劫營);斫喪(催殘;傷害)

(5) 擊 [strike]

白晝入樂府攻射官寺,縛束長吏子弟,斫破器物。——《漢書》

常用詞組


斫營
© 漢典

斫 國語辭典

斫ㄓㄨㄛˊzhuó
動
  1. 以刀斧砍削。《說文解字·斤部》:「斫,擊也。」清·段玉裁·注:「擊者,攴也。凡斫木、斫地、斫人,皆曰斫矣。」《文選·枚乘·七發》:「龍門之桐,高百尺而無枝……使琴摯斫斬以為琴。」

  2. 襲擊。《三國志·卷五五·吳書·甘寧傳》:「至二更時,銜枚出斫敵。」

© 漢典
【卯集下】【斤】 斫·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5

斫 《康熙字典》

【卯集下】【斤】 斫·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5

【唐韻】之若切【集韻】【韻會】職略切,𠀤音灼。【說文】擊也。【玉篇】刀斫。【後漢·呂布傳】拔戟斫機。【枚乗·七發】使琴摯斫斬以爲琴。

又【揚子·方言】揚越之郊,凡人相侮以爲無知,謂之聑,或謂之斫。【註】斫,郗斫頑直之貌,今關西語亦皆然。

又姓。【廣韻】漢複姓有斫胥氏,何氏姓苑云:今平陽人。

又【集韻】尺約切,音婥。硸斫,不解悟貌。

© 漢典
【卷十四】【斤】

斫 《说文解字》

【卷十四】【斤】
『說文解字』

擊也。从斤石聲。之若切

『說文解字注』

(斫)擊也。擊者、攴也。凡斫木、斫地、斫人皆曰斫矣。从斤。石聲。之若切。古音在五部。

© 漢典

斫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tʂuo˧˥ 唐代读音 jiɑk日语读音 KIRU韩语罗马 CAK现代韩语 작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zok7 [客语拼音字汇] zog5 [宝安腔] zok7 [客英字典] chok7 [海陆腔] chok7 [梅县腔] zhok7粤语 zoek3

近代音 照母 蕭豪韻 入聲作上聲 斫小空;中古音 照章母 藥韻 入聲 灼小韻 之若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端母 鐸部 ;王力系统:章母 鐸部 ;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斫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斫」 說文‧斤部「斫」 睡.語12「斫」
秦系簡牘 說文小篆 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韩国
異體字
剢
𣃖
𣚰
𣛰
𥖛
斮
斲
斵
㓸
𣂡
𣂪
𣃀
𣃂
𣃃
𣃆
𣃋
𣃏
𦘣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㪬(zhuo2)
    2. 硺(zhuo2)
    3. 罬(zhuo2)
    4. 鐲(zhuo2)
    5. 䴵(zhuo2)
    6. 浞(zhuo2)
    7. 㹿(zhuo2)
    8. 燋(zhuo2)
    9. 斲(zhuo2)
    10. 蓔(zhuo2)
    11. 㧻(zhuo2)
    12. 䕴(zhuo2)
同部首
    1. 斲
    2. 㪾
    3. 斩
    4. 斨
    5. 斵
    6. 斧
    7. 斪
    8. 新
    9. 斷
    10. 斤
    11. 㫂
    12. 㪿
同筆畫
    1. 送
    2. 洸
    3. 挘
    4. 㟆
    5. 釔
    6. 匩
    7. 玲
    8. 垩
    9. 赵
    10. 荃
    11. 峖
    12. 哒
初中古詩詞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宋·欧阳修 《卖油翁》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宋·辛弃疾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