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典 | 古籍 | 詩詞 | 書法 |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汉字部件检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條目
導航
漢典 古籍 詩詞 書法 通識
  • 查詢索引
  •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

注音

部首

異體字

ái

zhú

ㄞˊ

ㄓㄨˊ

部首 攴

部外 10

總筆畫 14

敳 𣪱

統一碼

字形分析

筆順

基本区 U+6571

左右结构

25212514312154

五筆

倉頡

鄭碼

四角

mgkc

utye

llix

21147

拼音 ái zhú

注音 ㄞˊ ㄓㄨˊ

部首 攴 部外 10總筆劃 14

統一碼 6571筆順 25212514312154

敱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敱

ái ㄞˊ

  1. 有所治理。
  2. 姓。

其它字義


● 敱

zhú ㄓㄨˊ

     ◎ 擊鼓。

© 漢典
【卯集下】【攴】 敱·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10

敱 《康熙字典》

【卯集下】【攴】 敱·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10

【廣韻】五來切【集韻】【正韻】魚開切【韻會】疑開切,𠀤音皚。【說文】有所治也。一曰隤敳,高陽氏子名。【左傳·文十八年】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蒼舒,隤敱,檮戭,大臨,尨降,庭堅,仲容,叔達。

又【集韻】姑回切,音傀。

又吾回切,音嵬。義𠀤同。

又五亥切,音顗。攺理也。

又朱欲切,音燭。擊鼓也。

又殊玉切,音蜀。義同。

© 漢典
【卷三】【攴】

敳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敱”字頭,請參考“敳”字:)
【卷三】【攴】
『說文解字』

有所治也。从攴豈聲。讀若豤。五來切

『說文解字注』

(敳)有所治也。左傳八凱有隤敳。从攴。豈聲。讀若豤。此十五部十三部合音也。今音五來切。非是。豤鍇本作?。

© 漢典

敱 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 Ąi˧˥; tʂu˧˥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 漢典

敱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台湾
異體字
敳
𣪱
© 漢典

【載入評論 】 【論壇討論】

同音字
    1. 磑(ai2)
    2. 捱(ai2)
    3. 溰(ai2)
    4. 挨(ai2)
    5. 娾(ai2)
    6. 皚(ai2)
    7. 𠊎(ai2)
    8. 嵦(ai2)
    9. 凒(ai2)
    10. 䶣(ai2)
    11. 隑(ai2)
    12. 嘊(ai2)
    13. 蠋(zhu2)
    14. 欘(zhu2)
    15. 灟(zhu2)
    16. 孎(zhu2)
    17. 笁(zhu2)
    18. 炢(zhu2)
    19. 篴(zhu2)
    20. 䠱(zhu2)
    21. 㔉(zhu2)
    22. 茿(zhu2)
    23. 鱁(zhu2)
    24. 逐(zhu2)
同部首
    1. 㪛
    2. 敆
    3. 㪚
    4. 㪙
    5. 㪘
    6. 敲
    7. 㪔
    8. 㪤
    9. 㪣
    10. 㪠
    11. 㪕
    12. 㪂
同筆畫
    1. 遱
    2. 頔
    3. 摴
    4. 増
    5. 睶
    6. 龈
    7. 㚌
    8. 緓
    9. 疐
    10. 熚
    11. 踉
    12. 㨽
  • 粵ICP備10071303號
  • ZDIC Facebook
  • ZDIC Twitter
  • Qgroup:203589259
  • WX:zdicwx
© 漢典